羅文輝
春節長假前夕,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下稱“CCBOT”)網站公告的《關于停止農產品經紀人參與中遠期交易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透露出上海市監管層率先在國內叫!棒~目混珠”的農產品經紀人參與“準期貨”的中遠期交易的信息。
發文時間為1月30日的上述《通知》顯示,上海市大宗商品中遠期整頓規范領導小組已于1月28日下達相關《通知》,“明確持有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執業證書的個人也屬于自然人,不得參與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而該小組則是去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六部委發出《關于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整頓的指導意見》(即業內通稱的“國六條”)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的以兩位副市長掛帥、六個委局辦參與的高規格整頓規范領導小組。
在上述“國六條”中,已包括禁止自然人和無行業背景的企業入市交易及禁止代理業務等業內存有爭議的內容。事實上,在商務部負責起草但至今未見正式發布的有關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中,對農產品經紀人參與有關農產品市場的中遠期交易一直是網開一面。而業內對農產品經紀人是否屬于自然人也意見不一。
從CCBOT去年7月底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農產品經紀人注冊交易商的通知》來看,該市場雖號稱“保留按照國家最新的政策規定,停止農產品經紀人參與本市場的農產品中遠期交易的權利”,且要求“必須設立專業合作社對接交易商服務中心工作”,但在公告“禁止自然人參與中遠期交易”的同時,仍在允許“7月26日起,申請參加農產品中遠期交易的農產品經紀人必須提交農產品經紀人從業資格證書,經過市場審核驗證后方可開通參與中遠期交易的權限”。
雖然CCBOT去年7月底已申明“農產品經紀人從業資格證書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市場處(科)負責辦理發放”,但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包括CCBOT在內的一些農產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在對農產品經紀人資格的認定上,存在制度設計時介于有意無意間的紕漏。僅在CCBOT去年6月交割的普洱茶合約上發生的多起糾紛中,即可看到城市下崗人員等個人投機者可從對外宣稱有培訓農產品經紀人資格的CCBOT手中輕易拿到“農產品經紀人”證書的咄咄怪事。
而CCBOT已在春節前的緊急通知中規定,“即日起不再受理農產品經紀人參與本市場農產品中遠期交易的申請,不得在本市場訂立新的中遠期交易合同。目前仍持有中遠期交易合同的,在持有合同交割或了結后退出中遠期交易,未持有合同的農產品流通經紀人應立即退出中遠期交易”。不過,有關業內人士估計CCBOT目前的客戶結構中仍以小散戶的“農產品經紀人”為絕對主力,且其向農產品生產經營性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工商經營戶等法人企業為主的客戶結構轉移又非一朝一夕之功,自稱去年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且收入大部分來自中遠期交易的CCBOT應面臨成立以來最嚴峻的生存考驗。
有意思的是,本報記者昨日聯系上海市部分中遠期市場的負責人及瀏覽全國其他地區農產品中遠期市場的網站時發現,這些市場均未在春節前收到相關部門叫停農產品經紀人參與中遠期交易的通知。事實上,上海地區中遠期市場以鋼材、石化等品種的交易為主,僅有CCBOT高調宣揚進行普洱茶、天然薄荷腦、菜籽粕等中遠期農產品的交易。且據有關業內人士透露,上海率先叫停農產品經紀人參與中遠期交易,也或與國務院高層領導春節前批文加強農產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的監管以調控物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