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睛波
隨著監管層近期對于金融期貨的推出頻頻顯露“助推”意向,各家期貨公司對股指期貨上市的應對工作再次到了“風口浪尖”。
巧合的是,近來的A股市場也對股指期貨的來臨較為“配合”,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期貨概念股周三集體暴漲,板塊漲幅約5%。其中,期貨龍頭中國中期、參股期貨概念的美爾雅和新黃浦等六只個股甚至都封在漲停,市場似乎再次嗅到了一些股指期貨上市的跡象。
所以,我們在歲末年初再次翻出這個話題,股指這個傳說中的金融期貨品種可能要來了,期貨公司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嗎?
期貨公司研究力量:專業團隊專業負責
談到股指期貨,就不得不談到各家期貨公司在研發力量上的投入。與商品期貨相比,股指期貨的基本面因素更為復雜,牽扯到的行業更為廣泛,涉及到很多股票相關層面的因素。這就要求從業人員不僅掌握較為扎實的期貨理論功底,且要對股票、基金、權證等跨行業知識有廣泛涉獵。
這就引出了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即期貨公司是利用自身條件培養適合股指研發的“雙料人才”,還是從證券公司直接引入“外援”?
新湖期貨研究所分析師周高華表示:“期貨公司自己專門培養,仍需借鑒和學習券商的經驗。”
誠然,股指期貨的直接標的物是股票的集合,股票的性質與商品的性質是不同的,前者研究側重于價值,后者則是傾向于供求。股指期貨研究人員比專業的券商研究人員要偏宏觀,但對板塊行業和重要權重股的研究也得有扎實功底。
周高華表示:“從交叉學科的角度,期證合作是必然的,剛開始可以通過引進券商的股指研究員或行業分析師,至少在股指期貨上可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索。”
不過,股指期貨的重要功能還在于套期保值,所以在研究人員如何培養客戶的“對沖意識”上也必須狠下工夫,而更多的服務環節就要求有更多的分析力量的加盟。
例如,上海中期期貨三年前就已成立了金融事業部,專門備戰股指期貨。該公司研發部總經理蔡洛益表示:“股指期貨的研究力量配置會略多于傳統的商品品種研究員,研發人員也都是高學歷、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上市后,可以很快為投資者提供股指期貨的咨詢服務。”
股指投資者教育:因材施教
而對于那些原本參與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部分客戶可能對期貨較為陌生,僅僅由期貨公司在研究上配置人員恐怕也難以滿足廣大潛在客戶的基礎教育工作。
從國外經驗看,股指期貨的客戶教育和推廣任務是由包括學院、媒體、監管層、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共同完成的,每個服務主體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周高華表示:“期貨公司作為直接面對和接觸客戶的主體,要把握股指期貨投資者主力的格局,即是各種級別的機構投資者和成熟的、擁有相當資金量的專業個人投資者。”
這兩種投資者各有其特性,前者學習過程相對較長,而后者顯然對股指期貨的基礎概念是有相當理解的。周高華指出:“對于職業個人投資者,在教育前最好要考察其投資個性,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揭示,后者主要從風險管理、資金管理和投資策略上加以引導,通過‘共鳴式’交流來解決推廣問題。”
期貨公司在股指期貨的推廣方式上也各出“絕招”,如召開交流會、研討會、邀請客戶觀看相關影音作品等,甚至還邀請境外專家來介紹實戰經驗。
蔡洛益表示:“上海中期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有大量免費、定期的培訓活動,對不同的投資者,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都考慮到了針對性和實用性。”
期貨市場所側重的一些概念決定了這些培訓的必要性。如期貨上的結算價、開空倉、鎖倉、穿倉、套保等概念,普通的股票投資者往往并不熟悉。此前就有一位初涉期貨市場的“懵懂”客戶向記者反映:“為了弄懂為什么沒貨也能開空倉,為什么資產還能虧到負值,足足問遍了開戶公司的每個人。”
對于這些,弘業期貨研發部經理助理陸偉則表示:“股指期貨推廣的工作重點在于基本的風險揭示,特別是對于砍倉的解釋,期貨公司將做更多的風險教育和推介會。”
潛在的資金分流作用:有利于期貨市場健康發展
任何期貨新品種的上市,短期內都會使周邊市場分流一部分資金來“炒新”,恰如證券市場中的“打新股”。股指期貨的上市可能也難以避免這個過程,而原有的一些商品客戶資金可能也會向股指期貨“遷徙”。
周高華表示:“中國人傳統上有‘炒新’的概念,特別在流動性相對寬裕,投資主體對來年投資標的不確定的情況下。”
而金融期貨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未來的展望來看,都會成為期貨市場的無冕之王,這是由資本市場的投資屬性決定的,故期貨公司在客戶結構變化上也不用過于擔心。特別是當商品期貨客戶參與期貨市場的出發點是套期保值時,其資金就不會大量流入股指期貨。
但如果是投機的客戶,就不排除會有一部分轉移到股指期貨上。周高華指出:“這樣才能離中國最大的資本市場,即股票市場更近,資金會偏好流動性更高的品種。”
從長期來看,這種分流對商品市場也是有益的,因為股指期貨增加了投資主體對期貨的親近感和認識度,對于理性商品或期貨市場的構建有著深遠的影響。蔡洛益指出:“股指期貨上市之后,投資者會更加關注期貨市場,對于商品期貨發展還有較大推動作用。”
且股指期貨未來的上市還促使廣大期貨公司在期、證交叉產品設計和新交易軟件開發方面多做準備。諸如海通期貨在內的18家期貨公司就已上線了綜合交易系統,而新湖等公司已嘗試在TB(交易開拓者)平臺開發新一代的程序化下單軟件。
由于今后機構客戶的進駐,期貨公司所提供的交易策略和產品也將日趨穩健。陸偉指出:“對于那些資金量較大的客戶,我們會更多推薦以價差投資為主的策略。”
可以想象,在不遠的未來,大到各類公募基金,小到券商自營盤和私募,都可能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參與到股指期貨中來,這就為穩健交易提供了優良的土壤。周高華樂觀地表示:“以基金為代表的主體趨向于相對價格投資,這中間主要的載體就是股指期貨和股票投資組合的套利,中國的基金甚至很可能由此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