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期貨概念板塊走勢強勁,后是券商板塊全面啟動,隨后石化金融為代表的權重股集體躁動。種種跡象表明,2010年股指期貨登陸概率非常之大,這不僅給A股跨年度行情多加了一道保險,更將豐富投資者的投資手段。
準備工作里還有“融資融券”
9月份證監會頒布了《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試行)》,不久后18家期貨公司獲得A類資格,意味著上述公司擁有最早開展股指期貨、C T A和境外代理等業務的資格。
而《證券登記結算辦法》剛完成了修改工作,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修改方案將現有《辦法》第14條第二款第三項改為“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依法履行職責要求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提供相關數據和資料”。新加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明顯也是股指期貨的必要準備工作之一。
筆者認為2010年二三季度有較大的概率推出股指期貨,當然,在這之前非常必要的準備工作是融資融券的推出。
對沖將弱化機構“爭跑道”
股指期貨到底能夠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帶來什么?
過去牛市時,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吃了“一肚子貨”,到了高位“不消化”了就要“吐”出來,但市場的流動性,相當于跑道的寬度總是有限的,機構巨大的持倉在高位出貨,跟散戶搶跑,往往就成為暴漲暴跌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國的機構投資者歷史上似乎很少起到燙平投機波動的作用,反而成為助漲助跌的投機力量,這跟做空機制的長期缺失密切相關。
而有了股指期貨之后,基金公司只需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就能為大部分的股票持倉做出對沖保值,如手里股票下跌,則股指期貨的空頭獲利理論上可完全彌補,如股票上漲,則空頭頭寸的虧損被股票的上漲對沖,用較小的成本完成利潤鎖定任務的機構當然就不急于在原本狹窄的跑道上跟散戶們爭先恐后了。
推出前機構開始爭奪話語權
股指期貨推出前機構總希望能獲得充分的話語權,這樣不僅能鎖定投資利潤,還可以進行雙重投機操作,因此股指期貨登陸前權重股和指數往往走勢偏強。
因為理論上若掌握了權重股多數籌碼,一方面在股指期貨一端做投機空頭,同時拋出自己持有的權重股票,則股指的下跌和高位拋出的股票將帶來雙重利潤。如若干家主流機構合計持有較多權重股票,則上述操作至少看起來可行。因此股指期貨推出之前必然有一個機構爭奪話語權的過程。
而且其中還另有玄機可以挖掘:11月份下旬A股市場大跌跟當時幾家國有銀行的巨量融資傳聞脫不了干系。當全流通之后權重股的供應愈發顯得過剩是客觀事實,如何把貌似過剩的權重股包裝得人見人愛呢?股指期貨的推出首當其沖。
從中國資本市場歷史和功能來看,國有銀行融資似乎不可避免,如此一來只有股指期貨的推出能夠令權重股由供過于求變為供求平衡甚至供不應求,爭奪股指話語權的過程將注定權重股的相對稀缺性,從而緩解融資對于資本市場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股指期貨還有助于市場消化之前全流通過程帶來的巨量籌碼。
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稀釋大型國有企業融資對市場產生的資金壓力,幫助資本市場更好完成其融資功能。市場上其實有很多資金,缺乏的只是有價值的標的,如果標的價值提高,即使高價也有人要。
股民需先學會期貨的風險控制
雖然股指期貨的推出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手段,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套利、套期保值和雙重投機等更多的選擇余地,但對于并不是非常專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投資股指期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期貨的杠桿效應放大了投資風險與收益,任何的虧損都會跟隨持有頭寸的數量而被放大。其次,股指期貨采用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如果價格向不利于自己頭寸的方向變化,投資者就有可能需要追加保證金,保證金不足就會被強制平倉,若沒有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股市里很常見的中長期持有的操作方法是無法得到貫徹執行的。最后,股指期貨是真正的“零和”甚至“負和”博弈,只有你贏我輸,沒有分紅送股,因此無法分享上市公司成長所帶來的紅利收益。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將來若欲在股指期貨的海洋中暢游,做好風險控制永遠是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