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美元走軟孕育大宗商品投資機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09:43  和訊網-紅周刊

美元走軟孕育大宗商品投資機會


  紅周刊特約 民生證券 路陽

  美元與大宗商品走勢負相關

  美元作為世界貿易往來中最重要的貨幣,相對于其他貨幣,其價格波動將對整個世界經濟體系和行業景氣產生重大的影響。無論是美元走強促使大宗商品下跌,還是大宗商品下跌促使美元走強,美元與大宗商品的負相關,在這一輪波動中表現得相當明顯。

  美元和油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負相關性,在統計學上是毋庸置疑的,從經濟學上講,一方面由于美元是大宗商品的主要結算貨幣,也就是說美元是掂量商品的稱桿子,秤桿子的刻度熱漲冷縮,稱出的重量自然就變了。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可以與美元交換的貨幣,當人們擔憂需求萎縮,而拋售商品換回美元的時候,美元的需求就增加了,美元就要升值了,當人們認為美元是垃圾,搶著換回商品的時候,美元的供給就增加了,貶值的壓力就大了。

  當然,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非如此簡單,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還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影響美元的因素就更復雜了,比如美國相對于歐洲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形式,歐美之間的利率和通貨膨脹、美國的貿易逆差等等。但是商品的價格和美元之間會有一種自我加強的關系,將商品價格和美元之間的相關性放大,當人們預期美元下跌的時候,人們便開始預期商品將要上漲,人們會拋售美元,購買商品,這一過程又更強化了商品上漲的預期,增加了需求,增大了美元的供給,這樣就陷入一種弱美元強貨幣的循環中,自2007年初起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美國多年來積累了巨量的貿易逆差和房地產積累的巨大風險,使國際投機資本達成了美元貶值的一致預期。在美元大幅貶值的過程和預期下,由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遭到國際投機力量的熱情炒作,國際原油的價格從2007年1月的50多美元/桶,飛速上漲至2008年6月的147美元/桶,同期農產品、黃金等商品期貨亦扶搖直上。

  筆者對2007年1月~2008年6月的的美元指數與國際油價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統計學意義上的一種因果關系定義——編者注)得到的結果也支持美元引領國際油價的觀點。然而進入2008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達到130美元每桶的歷史高位,而與此同時美國已深陷次貸危機之中,市場上對未來世界經濟放緩,需求減少已經形成共識,而歐佩克等原油生產國也支持油價是由于投機需求過高而導致的虛高而拒絕增產。至7月初,支撐油價上漲的理由不再是新興國家的原油需求,而是颶風、恐怖組織破壞油管及伊朗和以色列的地緣政治等影響供給方面的因素。

  拋售商品是美元反彈的重要原因之一

  筆者曾于今年7月上旬給出油價見頂的判斷,而油價見頂之后國際原油見頂,農產品、有色金屬等商品期貨亦紛紛回落,但令人“意外”是,一方面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機,雷曼兄弟、高盛、美林、AIG、花旗、通用等巨頭相繼中招,爆出各種負面消息,美國的失業率急劇攀升、消費信心指數嚴重下降。但另一方面,美元指數卻絕地反彈,自7月中旬至今短短三、四個月,反彈將近20%,而前段時間美元貶值20%卻用了兩年的時間。

  市場上普遍認同的美元反彈的理由主要有:歐洲的經濟調整滯后于美國,美國房地產已調整了很長時間,而歐洲問題剛剛顯現出來,市場人士對歐洲的經濟更加悲觀;歐洲的基準利率遠高于美國,在刺激經濟的壓力下,歐元比美元有更大的降息空間;歐美股市持續下跌和大宗商品的全線回調,使得避險和回流資金支持美元近期走強。此外,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金融機構進行的“去杠桿化”也增加了對美元的需求。筆者對2008年7月14日~11月25日的美元指數和國際原油收盤價進行了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是油價在引導美元的反彈。也就是說拋售商品是美元反彈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報道:

    強壓亞太大宗商品:泰國米狂跌50%買家轉向越南

    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或呈U型

    大宗商品 原油等直線飆升

    降息短線激勵大宗商品走勢

    中國大幅降息 大宗商品價格直線飆升

    大宗商品底部進一步下移

    美經濟幕后推手 或扭轉美元與大宗商品反向關系

    出口退稅政策刺激 大宗商品長線受益

    政策起效需時日 大宗商品估值仍未見底

    麥格理銀行大幅下調大宗商品09年價格預估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響或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進入股吧 】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