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執帶來穩定回報 一個80后期民的期貨人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05:39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遠景 上海報道 28歲的許盛是“80后”中為數極少的職業期民。 1999年到2007年,短短8年時間,他將4.5萬元資金在國內期貨市場中“洗練”成了1300萬。在同樣年輕和充滿活力的中國期貨市場中,眾多投資者迅速地暴富和同樣迅速地清盤早已不是什么新聞。而在與記者的交談中,許盛訴說的投資經歷使人感到,“80后”的特質依然很耐人尋味。 全身心撲了上去 1996年,許盛還是一所上海普通中學里的中學生,涉足交易完全是出于偶然。 他對記者表示,其實在那時,對股票或者期貨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家里有人炒股,耳濡目染他就聽進去一些,后來一本經典的投資書籍《股票操作學》引發了他對投資的興趣。引起他注意的并不是書中枯燥的技術分析說明,而是前言中對于股市能“打破不平等致富機會”的描述使他相信,除了認真讀書之外,參與股市交易是迅速超越常人的絕好方法。 家里人也對他的這個愛好給予了資金支持。從1996年到1999年,許盛股票賬戶上的資金已從1萬余元上升至3萬余元。對于一個十多歲的少年而言,這筆收入雖然算不上第一桶金,但卻進一步激發了他對于交易的熱情。“那時幾乎是全身心地撲了上去。” 到了1999年,中學畢業的許盛帶著炒股賺來的3萬元離開了股市。“盡管知道股指還有可能上漲,但當時處于低位的商品期貨市場更加吸引我。大豆當時才2000元,橡膠、銅的價格都非常低。”1999年5月21日,許盛懷揣炒股賺來的3萬元和家中借來的2萬元,開始了職業期民生涯。 “偏執”帶來穩定回報 但期貨市場畢竟不同于股票市場,保證金交易加上價格劇烈的波動使得很多“股轉期”的投資者都難以把握。 初入期市許盛也不例外。“當時我買入2000年1月份的大豆合約。本來想在2000元/噸附近做多,沒想到大豆往下走了一波單邊市,價格下滑到1800元/噸附近。完成了兩周跌勢后,在1800元/噸附近盤整,我試了幾筆多單,但價格不漲反跌,我就及時止損了。”而且此后的幾筆交易都以虧損斬倉結束。本金太少,加上期貨品種價格的波動,使得當時已幾乎專職參與期貨交易的許盛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但鐘情于此的許盛不斷學習,充實自己,逐步學會控制風險,對于行情判斷和資金管理的近乎偏執的堅持幫助了許盛在這幾次痛苦的斬倉后抓住了大豆的一波上漲行情。與前幾次的交易策略并沒有任何區別,但對資金管理的嚴格執行幫助他在此之后即賺滿了大豆每噸300元的漲幅。 “跌跌撞撞”地在大豆和銅期貨市場中經過四年后,許盛手中原本只剩4.5萬元的保證金終于增長到了20萬元。“而這個時候我相信自己可以大干一番了。”他說,“因為這時適合我自己的風險管理已經成型了。” 此后,許盛在每一筆交易中都嚴格執行止損和風險管理的準則。“當不得不止損時,我會告訴自己是交易所要求止損,而不是我自己。因此我從來不會有‘捂’頭寸的狀況。”得益于此,從2003年至今,許盛的投資收益年增長率都不低于200%。截至2007年底,他的期貨盈利累積已超過1300萬元,是其初入期市時的260倍。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