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大豆危機撬動2008年中國經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3:20 第一財經日報
突然間,我國從大豆的發源地和出口國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不僅是大豆的進口依賴,不僅是轉基因食用油和飼料的潛在隱患,不僅是外資對整個大豆產業鏈的壟斷,透過大豆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未來岌岌可危的糧食安全。如果考慮到目前食用油的高度對外依存度,我國糧食自給率僅略高于90%,我國糧食安全已是千鈞一發。在國際糧價飆升、我國通脹難抑的今天,大豆危機更是給2008年的中國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挑戰。大豆危機會是撬動中國經濟的一個阿基米德支點嗎?這真的是一場不宣而戰的大豆戰爭嗎? 目前,糧食問題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熱點。國際谷物理事會2007年11月22日最新預測全球谷物庫存量降至2.55億噸,為30年來新低;美國農業部2007年12月公布的供求預測報告稱其小麥庫存僅為2.8億蒲式耳,創60年來最低紀錄;2008年1月美國農業部月度報告再度下調大豆和玉米庫存;產需失衡造成了國際糧價的飛漲。與國際糧價相比,我國糧價上漲相對較為溫和。截止到2007年12月份我國三種谷物綜合平均收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0.1%,只有大豆收購價格飆升73.9%。與此同時,我國糧食產量喜訊頻頻,連續獲得四年豐產。 但是糧食的范疇到底應該包括什么?一般認為是稻谷、小麥和玉米;我國國家統計局糧食的定義中還包括豆類和薯類;世界上關于“Food” 的定義更為廣泛,包括一切能夠提供營養的可食用物品,如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英文名稱“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應當被譯為“聯合國食物與農業組織”。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共識的是,廣義的食物安全比狹義的糧食安全更具有指導意義。隨著消費升級,我國居民“吃飯”日益多樣化,本文即試從廣義的食物安全角度來分析。 大豆危機 大豆危機表現在三個領域,極高的進口依存度、產業結構的外資高度壟斷和質量方面的轉基因隱患。 首先,目前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不斷提高。1995年以前,我國多年是大豆凈出口國,2000年我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萬噸,成為了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后我國大豆的進口量連連攀升,2006年我國大豆凈進口2827萬噸,是國內產量的1.77倍,進口依存度高達64%,2007年我國凈進口超3000萬噸大豆。根據國家糧油中心2008年1月的最新預估,2007年我國大豆產量僅為1400萬噸,同比下降12.32%;并且大豆的種植面積下降了6.25%,這將意味著2008年我國大豆的進口量仍將攀升。 造成我國大豆產量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與國外轉基因大豆相比,生產不具備成本優勢;國產大豆的出油率較低,僅為17%~18%,而進口大豆出油率在22%左右;與種植玉米等谷物相比,種植大豆收益較少也是導致減產的原因之一。 其次,大豆產業鏈被外資壟斷,弱化了政府的調控能力。大豆危機不僅體現在原料的自給能力上,還體現在加工產業鏈上。據報道,中國70%油脂加工廠是外資,80%大豆壓榨能力為外資控制。更棘手的是中國進口大豆貨源和實際加工能力都控制在少數幾個跨國糧商手中,我國大豆產業可謂岌岌可危。此外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都被壟斷性地控制在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ABCD”手中,即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再次,進口轉基因大豆潛在隱患不容忽視。我國進口大豆幾乎全為轉基因大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著廣泛的爭議,例如歐美在轉基因食品問題上一直斗爭不斷,歐盟大多數成員國持懷疑和抵制態度。轉基因食品可能產生新毒素和過敏原等不良后果,而我國居民使用了大量轉基因植物油以及轉基因豆粕養殖的肉類和水產品,其潛在的危害短期內難以察覺,但長期絕不容忽視。 總之,我國對大豆的需求強勁增長,供不應求,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將持續存在,因此我國已經發生了“大豆危機”,是業內的廣泛共識。如果糧食包括大豆,則大豆危機或意味著糧食危機。 大豆減產或促進糧食豐收 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6年,我國糧食作物占農作物播種面積比例提高,同時谷物播種面積占比也提高。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從2003年的65.2%增加到2006年的67.2%,谷物播種面積/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在這三年內也提高了1.6%。根據糧油中心的估測,200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還將增加4%,小麥和稻米面積基本持平。谷物單產量遠高于豆類和薯類,這是造成糧食產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我國谷物單產為5322公斤/公頃,大豆的單產約為谷物平均單產的1/3。糧食作物播種占比提高的同時,分析糧食內部品種的種植結構。大豆播種面積增量遠低于谷物的播種面積增量,而在2006年和2007年大豆的播種面積甚至出現了逆轉。 我國減少的大豆播種面積主要是改種了生長條件類似的玉米。僅考慮原來種大豆的土地改種單產較高的玉米,估算2006年、2007年糧食產量將分別提高114萬噸、176萬噸,占當年糧食新增產量的8.5%和43.8%,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50150萬噸,比2006年增產402萬噸。因此谷物的播種面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減少,也是促成糧食連續豐收的一個原因。 中國糧食自給率正在下降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依存度顯著擴大,這里糧食進口依存度的計算口徑是糧食的凈進口量與我國表觀消費量(即生產量+凈進口量)之比,2004年以來糧食進口依存度持續擴大,到2006年時該比例已經高達4.9%,接近5%。 糧食進口依存度指標之外,我們還考察了食用油的進口量,因為進口食用油也相當于進口大豆。在大豆進口量大增的同時,我國食用油的進口也大幅增加。1986年至今增長多達200倍,2007年進口了838萬噸,創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大豆和食用油的進口量是同時大幅上升的。 按20%的產油率將豆油轉換為大豆的進口量之后我們發現,我國大豆進口量還將增加45%左右。進口的食用油除了豆油以外,幾乎均為棕櫚油,菜籽油只占極少份額。其他食用油與豆油幾乎完全可以替代,只是口感上略有區別。保守起見,我們將進口的食用油按40%的出油率全部轉換為大豆進行考察。 綜合考慮食用油和大豆的進口量,我國大豆的進口量增加異常迅猛。在2006年相當于進口了近4360萬噸的大豆;預計2007年的進口量相當于進口超過了5000萬噸大豆,與糧食表觀消費量之比近10%,即糧食自給率略高于90%。這個比例已低于我國多次強調的95%以上糧食自給率。因此從嚴格的定義上講,大豆危機已使我國糧食安全岌岌可危。 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我國在食用油領域已經失去了自給自足的能力。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我國2006/2007年度一共消費2374萬噸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費約18公斤。考慮到2006年進口2827萬噸大豆(按20%的出油率換算)和671萬噸食用植物油,則我國食用植物油的進口依存度達52%。未來我國進口量將繼續增加,價格更深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 值得關切的是,由于大豆單產約相當于谷物的三分之一,進口1噸大豆相當于進口3噸谷物。如果未來大豆價格進一步上漲導致大豆播種面積大量增加,則我國可能需要進口更多的谷物。假如油料自給自足,我國至少需要進口1億噸谷物,則糧食自給率將進一步下降。十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糧食需要進口,以后還會更多嗎? 此外,將凈進口食用油轉換為大豆后,2007年我國糧食總需求接近5.5億~5.6億噸,超過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封志明2007年發表的對未來的預測水平,他預測的2010年我國糧食總需求為5.4億噸的水平。展望未來,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消費升級的持續,我國糧食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糧食問題將更加突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