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睛波
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的高聯動性讓人不得不懷疑它倆的關系。
歷史上其他經濟體中,就有過機構利用期指、現指的聯動賺取高額利潤,進而導致股市異動的先例。如1996年3月29日,在香港注冊的野村集團的兩位職員試圖在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日收盤前,拋售澳大利亞普通股價指數成份股,從而壓低到期合約的價值,并使空頭合約盈利。
更近的例子出現在2001年聯通被納入香港恒指成份股之后,當時聯通和移動兩家的市值占了恒指的22%,能夠影響恒指1/5以上的升跌。根據安信證券報告的回顧,當時有機構為了期指上的盈利而在現貨市場通過上述權重股沽空大盤。
期指已成A股鏡像
“政策因素導致資金離場是推動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但股指期貨在本輪調整中扮演著市場下跌助推器的角色。”一家期貨公司研發部門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按這位經理的印象,以往如果出現政策性利空,股市大幅跳空低開之后,往往會演化成低開高走,或大幅震蕩,如果出現大幅下跌,也多會在抄底盤出現的情況下出現尾市反彈。“但這次股指基本是一路向下,反彈跡象很弱,暴跌啟動同時正好又是期指上市,實在不能不懷疑。”該經理表示。
“你可以看看4月19日、27日、29日和5月6日這幾天期指和上證指數的走勢,二者的日內暴跌完全是一個模子刻的。”一位投資者用“克隆”來形容期指與上證指數的關系。據其猜測,或許是滬深300指數的成份股在上證指數中也占有較高比重的原因,期指合約上的空頭氛圍可能由滬深300指數這個媒介來傳導。
機構介入或將助力股市下行
“其實有一個大的利空,沒有人意識到,即券商、基金一般只能在期指上做套保操作,單邊投機有嚴格限制。”有著豐富海外投行經驗的某券商控股期貨公司的產品部經理任先生表示。
“只給套保的情況下,如果你是一名基金經理,手握200億資金,你在目前的期指和股票市場上會怎么做?”任先生舉例說,“很簡單,早上9:15,賣空期指,到9:30,開始砸股票。”
其海外經驗表明,大機構參與股指期貨有兩種情形,一是在現貨股票減倉之前,先在股指期貨上拋空;二是待機構減倉到限額、必須加倉現貨的時候,就開始買入期指合約,而后再增倉股票。
“機構買入套保的需求現在看來非常小,而第一種情形的可能較高。”申銀萬國期貨分析師簡比佳指出。
據其介紹,機構會因為暫時“手頭較緊”而在期指合約上做多,等到未來資金回籠到位后,若多單已經獲利,可平掉多單并以現價買入股票,等于用較低的價格買到了標的股,這也是一種買入套保的過程。
“但現在房市和希臘債務等利空頻傳,國內機構的資金也很充裕,沒有動機做多期指,說不定機構的做法會是先拋期指、再減倉股票,這或許會助力股市的進一步下跌。”簡比佳表示。
何況目前的股指期現價差也支持機構拋空期指的操作,截至5月10日收盤,期指主力合約IF1005仍較滬深300現指升水高達60點。上海中期期貨一位分析師表示:“下周就要迎來期指的交割日,交割日當天的結算價是按照現貨指數最后兩小時的算術平均價計算的,倘若期現價差一直維持這個狀態,那么是會產生先做空股指期貨的操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