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交易日成交71萬余手,成交額超過6758億元,這些股指期貨正式掛牌交易以來的真實寫照,打消了市場對股指期貨交易流動性不足的擔憂。與此同時,4月2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參與從事股指期貨交易指引,意味著股指期貨市場將迎來首批特殊法人投資者,作為“新鮮血液”的機構投資者有望成為市場“定海神針”。
股指期貨迅速進入“角色”
自4月16日以來的6個交易日中,股指期貨的活躍程度遠遠超出市場預期,股指期貨在資本市場中迅速進入“角色”。
截止到23日,交易最為活躍的股指期貨5月份合約總計成交了66萬余手,成交金額達6498 .71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的交易金額已僅次于上海期貨交易所8個商品期貨上市品種每天的單邊交易額;同時,股指期貨首批4個不同到期日合約總持倉達到了7222手,盤中持倉曾一度超過9600手,持倉量繼續穩步小幅增加。雖然只是衍生的金融工具,但從成交金額上看,股指期貨主力合約的成交總額已經超過了其標的指數的成交金額。
不僅成交量超出預期,投資者參與的熱情也在股指期貨推出初期迅速升溫。以4月23日的情況看,IF1005合約一天的成交量和收盤時的持倉量相比,前者達到后者的逾20倍。從交易細節看,持倉量呈現出在開盤后增加,但在收盤前均不同程度平倉離場,日內交易的特征仍較為明顯。
“從國際市場來看,股指期貨的成交量和持倉量之比應在十倍以內;而像目前國內商品市場中成交量最大的螺紋鋼成交量持倉量之比近期在1倍左右,橡膠期貨則在5倍左右。”南華期貨上海金融研究中心負責人陳彤告訴記者。
分析人士表示,日內交易活躍主要是由于目前的投資者結構決定的。大陸期貨高級分析師施梁表示,現在參與交易的投資者中,90%來自于商品期貨以及權證市場,大部分投資者習慣于日內交易。
據中金所公布的截至上市前一交易日公布的數據,在開市前的9000多個開戶者中,超過90%的投資者為自然人,而法人投資者開戶數還不到200個。
套保交易有望成市場“定海神針”
4月23日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從事股指期貨交易指引》和《證券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將給上述局面帶來更多積極變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一定風險控制要求將證券投資基金、證券公司引入股指期貨投資,將使得機構投資者得以有序地進入風險控制市場,這將讓股指期貨市場得到既“健康”又“新鮮”的血液,同時基金、券商等機構投資者也可以借助股指期貨進行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
從幾日來的交易情況看,雖然股指期貨進入“角色”較快,但一周以來A股現貨市場和股指期貨合約價格本身的波動,也讓投資者清楚地意識到,在套利交易、投機交易之外,機構投資者將主要參與的套期保值交易,作為股指期貨的“定海神針”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證監會兩個交易指引規定,證券投資基金在投資策略上以套期保值為主,嚴格限制投機;嚴格限制投資比例,基金持有的買入股指期貨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基金凈資產凈值的10%,基金持有的賣出期貨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基金持有的股票總市值20%;同時,控制投資杠桿、限制日間回轉交易、保持基金風格穩定和流動性也成為此次指引的主要思路。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發部總經理蔡向輝此前表示,對于證券投資基金來說,基金在調整資產配置的時候可以先運用股指期貨鎖定風險、鎖定倉位,再逐步調整現貨倉位。
而對于證券公司來說,券商的自營業務也將限于套期保值目的,而資產管理業務參與股指期貨交易,雖然可根據不同業務類型,在審慎評估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情況下,按照客戶不同需求,參與不同目的的股指期貨交易,但也須強化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要求;深化投資者教育和客戶適當性管理;充分發揮凈資本等風險控制指標約束作用;對股指期貨交易規模進行適當限制。
期貨現貨未來運行將趨合理
6個交易日以來,期貨與現貨聯動較為緊密成為股指期貨推出后較為突出的特征之一。從4月16日到4月2 3日 , 股 指 期 貨 合 約 標 的 指數 — —— 滬 深3 0 0指 數 下 跌 了6 .03%,而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較掛牌基準價下跌了4.7%。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期貨和現貨的相關度仍有待提升,但整體上與期貨和現貨市場的走勢保持了一致。
而在這同時,股指期貨的價格先導性作用也顯露無遺。值得注意的是,與股指期貨上市前一周相比,滬深300指數的波動幅度有所加大,振幅最大的19日,盤中振幅一度超過了4%。
東航金融控股投資部經理姜山對記者表示,作為為數不多的機構投資者,目前東航金融參與股指期貨的力度有限“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保依然是我們投資的目的,但目前機構投資者較少、市場波動較大。”姜山說。
不過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預計未來隨著市場心理逐漸成熟、投資者結構逐漸合理、參與人數逐漸增多,期貨和現貨的運行都將會更加合理。東方證券研究所認為,股指期貨推出后行業配置的時機抉擇的重要性大大增強。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提供對沖穩定機制,彌補股市結構性缺陷,減小股市波幅。推出股指期貨,將使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發生較大的變化,并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磨合”。
另外,部分基金公司也已開始準備在機構投資者指引出臺后推出新產品。易方達基金公司指數與量化部總經理劉震向記者透露,機構投資者也已積極開始設計創新型基金產品。此外,中銀基金和東吳基金等基金經理也都對記者表示,專戶理財未來也將成為股指期貨的一大投資機構,其產品設計也會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