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常常與“投機倒把”、“投機分子”聯系在一起,被認為是貶義詞。事實上“投機”是中性概念,在金融領域,投機與套期保值、套利是同一層次的概念,經常被定義為價格風險的轉移過程。
它的社會功能是將價格風險從厭惡風險的交易者向風險中性或者風險喜好的交易者手中轉移。就其本質來說,是交易者對于交易對象,比如股票、商品價值判斷的分歧。其功能在于承接市場風險、提高市場運作效率。
股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者是有限的,而且做多套期保值者和做空套期保值者數量不一定相等。套期保值者是市場真正的價值提供者,多空之間就充斥著大量的投機者,沒有投機者在其中做潤滑劑,市場就會像生銹的機器難以運行,因此過多打擊投機行為也不利于市場功能的發揮。套利者則像是旁觀者,一旦投機者跑出設定的跑道,就立即上前驅逐,消除這部分額外利益,實現套利。投機行為本質上就是為了賣而買。因此,其行為深受其心理影響,也呈現出一定的特點。以下就這些心理特點進行分析。
替罪羊心態:認為自己的虧損是由于莊家操縱所致,而把自己的判斷失誤歸咎于莊家,這樣似乎減輕了自己的責任和心理負擔。這種情況在股市里尤為多見,如果自己買了股票虧損,而同時整體市場下跌,認為這是市場整體的問題,不懂得及時止損,而達到心理承受極限才忍痛割肉。
賭徒心態:如果上午買入股票虧損,那么下午就買入更多的股票,希望能夠翻本,最后往往深陷其中。有些散戶往往這么想——如果價格回到買入價,我就賣出離場,再也不玩了,結果往往遙遙無期。
從眾心態:表現為追漲殺跌,而且往往原則性不強,盲目跟隨大市,大家買我就買,大家賣我就賣,反正虧錢的不止我一個,賺錢分一點。這種心態往往還能賺一些錢,但是碰到主力離場或進場制造的虛假信息時往往被套牢。
信息狂躁心態:信息時代給予人們大好處就是信息大爆發,信息量和傳輸速度大大提高,接受的信息多了,反而讓自己陷入信息的海洋,不知所以,不知方向所在。往往看到所謂公司傳聞、公告、事件等就認為所有的信息都跟股價有關。然而,事實上真正影響股價的只是其中一條或者兩條信息。小有知識的交易者往往容易陷入如此心態而輕易入場或出局。
股指期貨市場中的交易者,或多或少都會有上述心態,特別是市場中的散戶們。如果不是入市多年頗有經驗,又有一定造詣,就難免如此。而機構投資者由于有一定的投資決策機制制約,這種心態出現的概率會比較少。投機是為了尋找到下個買家而進行買入交易,因此投機者應該認真評估交易的泡沫程度,是否有下一家愿意以更高的價格接手,否則就應觀望。不然所有的投機者肆意買入,造成價格無節制上漲,泡沫擴大必有破裂的一天,損失的還是投機者自己,而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無利害可言。
因此,投機者應遵循市場規律,嚴格控制自己,從幾個方面控制自己的投機行為:建立一定的原則和假設條件,符合自己的原則和假設才能出手操作,特別是止損原則一定要建立;研究自己科學的預測理論和操作模式,這往往是在痛苦思索和眾多經驗教訓后總結出來的;提升自己,從思維、心理上超越自己,形成自己的平常心,理性、簡單、完美地進行交易。(天琪期貨 韓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