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景不明
“券商系期貨公司的資金優勢無可比擬,他們的注冊資本金基本都達到甚至超過了1億元,而傳統的期貨公司大多在5000萬元左右,”一位非券商期貨公司老總對此頗為羨慕,“可是問題是,他們的投入成本太高,而造血機制還未建成,股指期貨不推,未來幾年很難盈利。”
以海通為例,今年新設的12家營業部,每家至少要花50萬的錢進行裝修,此外所有的人員成本與場地租金費用,都各需每月100萬的投入,同時今年海通期貨還將繼續投入400萬購買新的機器設備。“海通一年的投入都是數千萬的。”
每月遞增的營業收入讓徐凌并不在意海通期貨上半年103.04萬的虧損,“我們這三年就是打基礎的過程,100多萬的虧損算得了什么呢?”
今年商品市場的火爆讓人對期貨市場浮想聯翩,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期貨合約數量與成交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48%和142%,可是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區的期貨公司總共盈利可能才800多萬!半m然行情火爆,但是商品市場的巨大波動致使不少期貨公司出現虧損的狀況!
長江期貨上海管理總部總經理吳少敏更是擔心美國金融危機將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制造業受到沖擊,會影響企業套期保值的需求,因為企業根本沒有能套保的業務量!
證期合作疑惑
作為券商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營業部老總,吳少敏認為券商與旗下期貨公司間的關系,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簡單。
“券商與控股的期貨公司間,也存在著利益糾葛,”吳少敏向記者透露道,“有些證券公司營業部經理認為做期貨風險過高,因而不建議自己的客戶去旗下的期貨公司炒期貨,畢竟如果客戶在期貨市場上發生了虧損,自然會影響到在證券公司賬戶上的資金量。”
另外,有些券商派專人到控股的期貨公司管IB業務,“這樣的話IB業務的收入只與期貨公司總部有關,期貨營業部卻提不了成,營業部老總也會抵觸!
吳少敏認為,長江期貨之所以能在上半年實現266萬元的營業利潤,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和母公司長江證券達成了較好的提成比例,“我們差不多是一半對一半!
吳少敏同時承認由于長江證券收購期貨公司時間較早,四年的磨合期致使雙方的“合作”比較愉快,然而滬上另一家券商系期貨公司因與母公司分成比例不定性,導致在業務合作上并不積極,“他們這家去年才被收購,磨合期比較短,而且他們老總出自傳統期貨公司體系,對券商型期貨公司的運作體系還需要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