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梁勇 王峰
在持續幾年的價格低迷后,世界糧食價格自2006年9月拉開了牛市格局。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國際小麥受預期供給增加影響明顯下行,但仍比2006年初漲120.8%,玉米延續一波上漲趨勢,較2006年漲139.8%,大豆在本年2月創歷史高點,大米則在全球市場供求偏緊的局面下迎來一波急漲,達到創記錄的962.6美元/噸。
農產品緣何節節攀高
近幾年的農產品牛市源于眾多因素的共振。供求首先改變了糧食消費版圖。2005年以來,世界主要農業生產區域遇到災害性氣候,導致減產,引發農產品供應緊張,同時全球庫存水平偏低。利用農產品轉換乙醇的生物能源技術快速發展,拉動了對玉米、甘蔗、大豆等原料產品的需求,進而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糧食消費版圖。
其次,美元“熊市”引致的商品輪動上漲,最終轉移到了農產品方向。而一些國際炒家利用生物能源發展和美元弱勢,鼓吹糧食末日論,大肆煽動投機資金炒作農產品,將價格逐步推高。其典型例證是并非供不應求的國際大米也被大幅炒高,而我國東北大米在年初甚至賣不出去。這種制造謠言——拉高價格——逼迫相關國家限制貿易——進一步抬高價格的炒作手段,把很多供求平衡的農產品也變成了短缺品。
農產品期市下半年或調整
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也對此輪行情有所反映。但大漲后牛市能否持續,則需具體品種具體分析。限于篇幅,下文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豆、玉米期貨價格走勢作一分析。
大豆
中國屬于大豆主要消費國,目前我國進口依賴度已經達到70%以上,所以國內大豆市場主要受制于外盤的走勢,行情較多,可炒作空間大。目前連豆跟隨美豆延續強勁走勢,國產大豆日益減少及居高不下的進口成本,使多頭牢牢控制著市場的節奏。但從種植面積及作物近期的生長狀況來看,最終產量仍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果真如此,下半年大豆價格很可能進行明顯的回調。
從供求看,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顯示,2008/09年度中美種植面積同比增加13.4%、13.8%,如果天氣正常,中美大豆總產量將明顯增加。但中國需求依然持續性增長,2008年1~5月份進口大豆1365萬噸,同比增加20.4%,另外6月份中美企業共簽訂了價值50.67億美元的大豆及豆油合同。中國強大的需求支撐著大豆市場的長期牛市。美元貶值使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暴漲,推動了包括大豆在內的大宗受聘價格上漲。
從資金面看,過去5年規模暴增20倍的美國投機基金看好農產品尤其是大豆,加大做多力度推動價格上漲,但近來減倉可能說明其獲利立場意圖,這可能加劇行情的波動性。目前,產區余糧已經非常少,成交難上量,中國產區大豆收購價格仍然保持在5100~5400元/噸的堅挺價位。而進口成本高居不下,6月份理論進口價格已經高達5800元/噸,直接帶動其豆粕、豆油的出廠價格上漲,也令盤面走勢難尋回調的空間。而近來以出臺《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為標志,政府開始加大熱錢監管力度,市場擔憂政府調控力度會逐步加大,期貨市場資金撤離動作明顯,對包括大豆在內的行情起到了一定降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