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市回顧與展望:傳統開場 夢幻收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00:17 美爾雅期貨
第一部分 傳統開場,夢幻收官--2006/07年度棉花市場回顧 一、2006/07年度現貨市場盤點 1、最近5年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USDA)
從以上USDA發布的產銷存平衡表數字看,2006/07年度,全球總產量2657.8萬噸,略低于總需求的2686.4萬噸,供求基本平衡,供略小于求。國內的情況看,年度772.9萬噸(我國公布的數字是710萬噸)的產量是歷年最高的,加上230萬噸的進口后,供應基本與當年的需求持平,缺口68萬噸。考慮到近400萬噸的期初庫存,實際上供應充足。 2、國內外棉價現貨走勢回顧
回顧全球棉價走勢,以美棉最具代表性。2006/07年度美棉平穩運行在45—53美分之間,進入2007/08年度后,棉價明顯上了一個新臺階,即53-65美分之間。 相比之下,2006/07年度國內現貨走勢起伏要大得多。以8月份為棉花年度計算,2006/07棉花年度國內現貨經歷了兩次幅度大且速度快的波動:年度初期的大跌和年度尾期的大漲,形成凹型走勢,波幅在1000-1500點。而進入新棉花年度后重蹈了前一年的覆轍,兩個月內下跌了1300點。這樣我們大致可以把2006/07年度國內棉花走勢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新棉上市后棉價快速下跌(2006年9月初—11月中旬)。 新棉上市之初正是皮棉供應青黃不接的時候,收購市場上棉販和小型棉企往往為爭奪資源打得“頭破血流”。籽棉價格也順勢拉高,06年度初期多數地區籽棉收購價明顯高估,在2.7—2.8元/斤,部分地區3級籽棉收購價格甚至超過3元/斤。但從9月下旬開始,各地新棉上市量增加,而農發行嚴格控制收購貸款的發放,國內棉價進入快速下跌軌道,國內籽棉平均收購價格由2.75元/斤跌至2.55元/斤。國內328級現貨棉價格由14080元/噸跌至2006年11月中旬的12650元/噸,累計下跌幅度達到1400元/噸以上。 第二階段:中期平穩盤整(2006年11月下旬—2007年5月中旬)。 經過一個多月的下跌,到2006年11月中旬,國內棉價逐漸企穩并小幅反彈。328級棉平均價格由12650元/噸上升至12月底的12850元/噸。但畢竟2006/07年度國內棉花產量創下歷史新高,國內棉花企業銷售進度明顯快于往年,在這一階段國內棉花供應十分充裕,用棉企業更加堅定隨用隨買的購棉策略,出手十分謹慎。在近5個月的時間里,國內棉價始終難以盤整在12800—13100元/噸的“箱體”內,即使在春節過后也沒有出現普遍預期的上漲行情。 第三階段:國內棉供應減少,外棉主導下棉價全面上漲(2007年5月下旬至今)。 由于多數棉花企業堅持快進快銷原則,到2007年5月中下旬國內棉花加工企業陸續停止加工。國內棉庫存不多,但距新棉上市尚有近四個月之久,用棉缺口逐漸顯露出來。隨著高等級棉資源越來越少,業內對后市形成了易漲難跌的共識。另一方面,為減少中美貿易順差,中國赴美采購團在美拋下5億美元采購大單采購美棉36萬噸和可能再次增發棉花進口配額的消息,刺激了紐約期棉、國內鄭州棉花期貨市場、以及電子撮合市場,從5月中旬開始各個交易市場行情出現快速反彈,棉價底部就此形成。緊接其后的是為期2個月的快速拉升,7月中旬,各個市場達到階段性頂部,兩個月內3級棉價上漲幅度達到1000-1500元不等。 3、2006/07年度國內棉花價格波動的成因 (1)作為農作物,氣候條件仍然是影響棉花生產的重要原因。2006/07年度國內氣候風調雨順,加上日趨成熟的技術和種植面積的增加,2006/07年度棉花生產創下新高。這是新年度初期棉價大跌的最重要因素。 (2)棉花市場的開放,徹底改變了用棉企業的采購方式,市場彈性增大。最近幾年,隨著棉花期貨的上市,市場多了一個重要的風險轉移窗口,以及滑準稅的執行,使得用棉企業的采購多樣化,不再搶購新棉。采購行為也比過去更加謹慎,有機會“看看再說”,紡織企業庫存往往只有一個月甚至半個月的用量。 (3)謹慎的信貸政策,抑制了新棉的銷售,拉長了新棉的銷售周期。 (4)開放的進貨渠道,使豐產之年價格走勢具有更明顯的季節特征。美棉盡管仍然是我國進口的重要來源,但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印度棉,也已經成為進口棉的生力軍。在價格優勢之下,擠占了新棉的銷售空間。 (5)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的大幅貶值,大大降低了進口成本。但年度后期企業用棉更多依賴外棉,也使得價格受制于人,因此年度末期,棉價跟著美盤大漲也就不奇怪了。 二、期貨市場盤點 目前國際市場最具權威,最具定價權的依然是美棉,因此美棉期貨一直扮演著全球棉價風向標的角色。美棉期貨的走向,領引著現貨波動。 1、自2005年3月起到2007年6月,美棉期價在48—58美分徘徊了兩年多,主要原因是04/05年度和05/06年度大幅增產后,出口壓力增大,而2006/07年度美棉減產約50萬噸,出口銳減了近100萬噸。由上一年度的382萬噸,減少到283萬噸。年度前40周的出口量在都8萬噸以下,美棉的影響力明顯削弱。因此2007年上半年,美盤期貨應該說乏善可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