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老鼠倉頻頻發生讓人痛心,但依然不得不承認,中國公募基金的監管其實是最嚴格的。基金總數早已突破1000只,而每年被查的老鼠倉只有幾例,只是極個別事件,投資者沒必要恐慌。
投資與理財記者葉輝
中郵基金前冠軍基金經理厲建超或因涉及老鼠倉被調查。3月初傳出這個消息后,掀起巨大波瀾,因為在公募基金15年歷史中,這還是首次有業績冠軍基金經理被查。
在此10天之前,最大規模的老鼠倉、原博時基金經理馬樂老鼠倉案開庭審理。
何為老鼠倉?老鼠倉是指莊家在用公有資金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或關系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等到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后,個人股票率先賣出獲利。顯而易見,如果基金經理做了老鼠倉,就會對投資人的利益造成損害。
那么,基金頻出老鼠倉,投資者該怎么辦?該贖回基金嗎?
基金專家和業內人士的一致看法是,應該聲討,但沒必要恐慌。
盡管老鼠倉頻頻發生,但依然不得不承認,中國公募基金的監管其實是最嚴格的。基金總數早已突破1000只,而每年被查到的老鼠倉只有幾例,只是極個別事件,投資者沒必要因噎廢食。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指出,老鼠倉讓基金公司也很頭疼,聲譽受損嚴重。他同時指出,老鼠倉頻頻被追究,并不是投資環境變差了,而是監管變得更嚴了。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調查細節顯示,馬樂案線索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日常監控,其通過海量數據篩查比對,及時發現了該案線索。據了解,2013年4月,上交所市場監察部監控顯示,嚴某等3個個人A股賬戶與博時精選基金賬戶交易股票存在很高的趨同性,共涉及股票29只。作為重要線索,上交所將其上報中國證監會,隨后證監會稽查局將線索移交深圳稽查局調查。
其實,2013年陸續披露出一系列公募基金從業人員涉嫌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被調查的事件,新的捕鼠“神器”威力盡顯。在大數據之下,隱蔽性極高的老鼠倉也很難遁形,做老鼠倉的基金經理雖然只是個案,但也不斷被揪出來。
那么,這些老鼠倉的損害到底有多大呢?也許,道德的破壞力或者更甚于實際金錢損失。
從已經發現的情況看,因為基金監管比較嚴格,基金經理即便涉嫌老鼠倉,也只是偷偷摸摸的小規模行為。
從過往的經驗看,基金經理涉嫌老鼠倉的規模都不大,馬樂已經是極端案例。檢方認定,2011年開始的兩年多時間,馬樂操作自己控制的3個股票賬戶,先于(1-5個交易日)、同期或稍晚于(1-2個交易日)其管理的博時精選基金賬戶,買入相同股票76只,累計成交10.5億余元,從中非法獲利1883萬元。
在此之前,王黎敏和唐建這兩位老鼠倉的當事人,撈錢都過百萬元,劉海、涂強的收益也有幾十萬元。張野撈錢最多,其操作的“周薔”賬戶實現盈利939萬元,收取“感謝費”200萬元。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黃林于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任國海富蘭克林中國收益基金經理期間,操作其控制的荊某賬戶,先于買賣寧波華翔等8只股票,結果虧損5.4萬元,被戲稱為“最悲催老鼠倉”。
正在調查的厲建超事件,則是一個特殊典型。他管理過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2013年以超過80%的收益率成為當年冠軍基金。資料顯示,在厲建超任職的2012年5月到2013年7月期間,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收益率為69.5%,而同類基金當期表現僅有14.31%。我們在為一位人才墮落惋惜的同時,也必須承認,他管理的基金業績還不錯。其實,盡管有基金經理偷偷的做老鼠倉,他們也會顧及自己的基金業績,不會太出格。
可以肯定,基金老鼠倉肯定損害了投資人利益,要堅決打擊。但是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基金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資工具,涉嫌老鼠倉的基金可以賣出,但別對基金行業失去信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