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最火的不是馮氏春晚,而是微信紅包。
究竟這個微信紅包有多火,我們來看一下數據,通過騰訊對外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除夕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不過相關市場人士預計,春節期間微信紅包參與總用戶在兩億上下,綁定銀行卡約1億左右,而這之前微信的綁定銀行卡支付用戶不過1000萬左右。
微信紅包這個概念很不錯的,大致的玩法就是,可以設定總金額和紅包的個數,但是每個紅包的金額是隨機的,然后發給制定的群或好友,然后通過先搶先得的方式來擴散。
所以馬云稱其為“珍珠港偷襲”,更在向員工發出的年終郵件中大聲疾呼危機:“以前,我們對別人、別的行業呼吁天變了。今天我們發現自己頭頂上的天也變了,我們腳下的穩健土地也在變化……”。更有媒體報道說,微信搶紅包活動一個晚上干了支付寶8年的活,而且還不花騰訊一分錢。
面對電子紅包熱潮席卷,更多的市民都期盼明年春節能讓電子紅包來的更猛烈些。但是微信紅包這樣一個小產品在帶給我們歡樂的同時,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思考。
首先,互聯網的潛力無限。
“微信紅包”無疑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的一個突出代表。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新產品發展迅猛,諸如P2P信貸、網絡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金融機構線上平臺等,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工作生活帶來諸多利好。比如,該融資模式使資金供需雙方能夠直接交易,簡化其他金融服務模式必需的中間環節,大幅減少交易成本;同時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這也與我國目前倡導的普惠金融概念不謀而合。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一直存在的需求,哪怕看似很小,一旦與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結合后,就會爆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類似的產品很多,比如大眾點評。以往找飯店全靠口口相傳,后來有了114查詢,也不方便;大眾點評一來,徹底改變了大家吃飯的習慣。比如滴滴打車,以前人們是站在街邊打車;現在是在室內約車,足不出戶,非常便利。因此說,移動互聯網與各行業的類似需求只要被進一步挖掘,就會不斷產生更多優秀的產品。
其次,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是強大的客戶資源。
其實線上發紅包算不上新鮮事兒,很多網上平臺促銷都有發過紅包,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也發過,業界起初并不把這當回事兒。但微信將時間點對準了春節。通過微信紅包這樣一種可群發,可自己選擇好友,先搶先得,金額可隨機可設定的游戲特性,使得全國共計上億人為之狂歡。
其實大家都知道,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是強大的客戶資源。騰訊從搶紅包中獲取的最大利益也是客戶資源的暴增,因為微信“新年紅包”提現必須綁定銀行卡。
這么大的客戶量是最寶貴的資源,是一座大金礦,隨便在平臺上賣什么都會賺錢的,隨便挖掘一下都會挖出金燦燦的金元寶。因此,微信搶紅包活動,騰訊最在意的是一夜激增的千百萬移動支付新客戶。
再次,移動支付領域的戰斗。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方發“紅包”、一方搶“紅包”的喜慶活動,背后是微信搶占移動支付領域的重要一戰。
事實上,微信為了將支付功能成功嵌入,前期進行了大量鋪墊,在微信版本升級之后,通過打飛機,用游戲牢牢粘住用戶;然后是滴滴打車,通過投入2億元來使用戶使用微信支付;然后就是微信紅包,更大規模圈定用戶和綁定銀行卡,通過紅包提現的巧妙設計,騰訊以幾乎為零的成本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天量的沉淀資金和客戶支付終端的自愿綁定。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的2013年,以余額寶為代表互聯網金融行業異軍突起,其良好的便利性很快吸引一批民眾參與。此后,騰訊、百度相繼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力,各種平臺及產品不斷出現,資金從銀行體系螞蟻搬家到互聯網金融平臺。此外,各機構的產品創新時間也區別于傳統行業的以年為戰略的特性,其戰略時間縮短到月,甚至是周,創新速度極為驚人。
最后,目前互聯網金融的趨勢。
從目前來看,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大趨勢。客戶使用手機時間長度遠遠超過電腦,在乘坐公交車、地鐵、走路、吃飯甚至睡覺,手機APP被點擊的次數都極高。于是,各種手機APP應運而生,客戶體驗也由于戰略導向越來越好,以期增強客戶粘性,增強活躍度。
軟件模式從單一功能向“介質單一、功能強大”轉變。淘寶網從單一的手機APP轉為阿里系自動跳轉,實現淘寶、支付寶錢包、來往三大APP相互銜接;微信5.0以后,騰訊的這種導向更加明顯,由單純的聊天軟件,變成了手機游戲、互聯網理財、打車工具、線上商城的集成體。
隨著互聯網金融被越來越多的客戶熟悉、接納,其跨界進度在提速、跨界能力在增強,一切改變都迅猛。對處于這個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我們而言,只有努力去改變,不然就只有被改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