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付剛 北京報道
對于公募基金而言,剛過去的三季度無疑留下了一個相當美好的回憶。近2000億元的單季度盈利,成為基金賺錢最多的一個季度,其中偏股基金成為賺錢主力。
偏股基金大賺的同時,三季度創業板指也暴漲35.21%,成為創業板誕生以來最大的單季漲幅。也正是創業板個股的瘋狂上漲,成就了眾多偏股型基金的異彩。但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的基金經理與券商研究員均認為,前三季度成長風格基金大幅戰勝藍籌風格基金不可延續,A股市場回歸基本面后,藍籌風格也隨之來到。他們建議投資者應逐步向藍籌風格回歸,重點配置以醫藥、消費為主的穩定增長板塊的基金。
三季度成“最賺錢一季”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三季度基金盈利1930.85億元,這超過了基金去年整年的盈利額,在今年以往單季度中也未曾出現過,這使得三季度成為基金“最賺錢的一季”。
記者統計發現,偏股型基金成為盈利的最主要貢獻者,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盈利分別為1286.48億元、532.57億元,兩者合計利潤占整體利潤的94.21%。創業板個股的瘋狂上漲,成就了偏股型基金大放異彩。三季度末創業板占基金重倉股的比重,也創出歷史新高。
海通證券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基金重倉股市值共5347億元,其中創業板股票市值占比已由2012年底的3.18%升至2013年三季度的12.81%;目前基金重倉的創業板股票市值占整個創業板流通市值的11.11%,而在2012年底,該比例僅為5.06%。
記者注意到,三季度基金增持的前十大個股全部為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其中創業板共5只,分別是光線傳媒、神州泰岳、上海鋼聯、朗瑪信息、冠昊生物;退出重倉股行列的有貴州茅臺、廣匯能源、保利地產[微博]、金地集團和雙鷺藥業,以中大盤藍籌股為主。
海通證券分析師伍彥妮指出,基金增持成長股尤其是TMT行業個股的原因與三季度A股市場風格分化有關,機構順勢而為選擇了“減價值加成長”;另一方面,三季度基本面難以支持周期股走出持續的趨勢性行情,因此,機構普遍追求業績確定性高、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個股和成長股。
然而,進入10月以來,創業板指數繼10月10日創出1423點的歷史高點后,至10月30日收盤,跌幅已有6.92%。這使得10月以來凈值跌幅超過10%的基金中,不少是前三季度排名前列的基金。
對此,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微博]指出,創業板泡沫終將破裂,擊鼓傳花的游戲接近尾聲,亢奮期過后,市場終究會回歸到理性估值的軌道上來,雖然創業板中有不少優質成長股,但過度上漲的股價已經透支了預期,短期急速調整在所難免。
在大成新銳股票基金經理袁巍看來,前三個季度市場最大收益來自成長股,相對來說,今年最好的盈利階段似乎已過去,即使是今年表現非常出色的成長股龍頭板塊傳媒股,四季度或也難有超越三季度的行情。
逐步向藍籌風格回歸
記者了解到,基金已經逐步撤出前期獲益豐厚的部分成長股。一位深圳基金公司投資總監透露,進入10月份,他們公司旗下部分基金已經開始減倉,有的基金減倉幅度達到20%,減倉的重點對象是前三季度漲幅靠前、估值偏高的創業板股票,轉而逐漸加倉消費、醫藥板塊。
實際上,基金加倉消費、醫藥板塊,從三季報已可見端倪。
三季報顯示,三季度伊利股份位列基金第一大重倉股,且基金占其流通股的比例從二季度末的37.2%提升到三季度末的42.24%,持有基金的數量也從140只增加到198只;同為消費板塊的雙匯發展,也從二季度末的基金第九大重倉股躍升為第五大重倉股。
醫藥板塊方面,云南白藥、康美藥業、天士力、東阿阿膠和益佰制藥等8只醫藥股進入基金前50大重倉股行列,其中云南白藥從前一季度的第13大重倉股,躍升為基金三季度末的第三大重倉股。
上投摩根新興動力基金經理杜猛向記者表示,由于在此前的主題概念炒作中,許多優質股表現平平,這其中包括醫藥、電子、環保、能源等估值相對合理、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優質上市公司,“主題概念炒作退潮后,資金開始重新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時,它們會得到估值切換的投資機會,這一點在明年可能會有更明顯的體現。”
以醫藥股為例,他認為,其吸引力在逐步提高。從中長期來看,醫藥行業的成長邏輯并沒有被破壞。
國金證券也指出,投資者預期已經很高、機構持股也非常集中,三季報的業績和四季度的流動性,都會對以信息、改革主題為核心的成長風格產生壓力,他們建議投資者逐步向藍籌風格回歸,重點配置以醫藥、消費為主的穩定增長板塊的基金。
數米基金研究中心也建議投資者關注大盤藍籌基金,具體而言,推薦光大紅利、匯添富醫藥、嘉實研究精選、招商大盤藍籌基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