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峰
如果知道一起玩牌的對手中,有人能看到底牌,你還會跟他真金白銀地賭下去嗎?
當然不會。不幸的是,中國股民面臨的,就是一些能看到底牌的對手。
十二年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中國股市很像賭場,甚至連賭場都不如,因為賭場都不許看人家的底牌。這番話引發中國股市一場空前的大討論。
十二年過去了,中國股市是否走出了那個內幕交易叢生、造假作弊泛濫的時代?最近兩則新聞,令人不敢對此作出肯定的回答。
一則新聞是原博時基金[微博]經理馬樂深陷老鼠倉丑聞,涉及資金達10億元;一則新聞是深交所前專管員被女友舉報泄露內幕信息。
兩件事都還在調查中,但媒體披露的已知信息中,可以看出,吳敬璉所說“偷看底牌”仍是中國股市常見的現象。
資本市場的底牌,一部分是與股市相關的政策,諸如貨幣政策調整、區域及行業政策出臺等。這些底牌,知道的人少,對股票的影響也相對間接。但一些重大政策出臺前相關板塊及個股的“尾盤異動”,昭示著市場一直存在“先知先覺者”。
數量更多、影響更為直接的,是各家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如業績、大單、并購、重組、增發、回購、增持、減持,等等。
這些重大信息,本應通過及時的信息披露,盡量讓所有投資者大致同時獲知;由于工作需要提前接觸上述信息的知情人士,自身不得利用信息優勢獲利,也不得告知他人。
現實中,每一個接觸到上述信息的環節都可能出問題。
上市公司本該嚴守信披規定,服務于全體股東的利益。但有的公司卻一心為大小非、高管等“內部人”著想。上市公司發布利好為大小非減持護盤,隱藏業績為高管股權激勵預留調整空間,已屬司空見慣。
機構投資者本應以基于公開信息的研究能力見長,卻往往利用其資金量大的優勢,作為提前獲取內幕信息的籌碼。更有甚者,則是基金經理直接利用內幕信息,開“老鼠倉”賺錢。
近期深交所的交易監控系統查出,有一個10億元的賬戶,其小盤股的倉位,與博時精選的倉位高度重合。另一個隱秘賬戶,可能是由博時精選基金經理馬樂間接控制,賬戶資金從不到1000萬元炒到了3000萬元。
兩個賬戶均是通過小盤股的先進先出獲利豐厚:先自己買入,后基金買入,先自己賣出,后基金賣出。而馬樂管理的基金收益不佳,回報率長期為負。
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本應遵紀守法,回避二級市場的操作。但部分人士卻利用親友的賬戶進行內幕交易。如近期有人舉報,交易所的監管人員,提前將停牌消息告訴女友令其獲利。
謝風華案、李啟紅案、劉寶春案……投行項目負責人、市長、經委主任,各個環節中的知情人士,近年都發生過內幕交易的案例。而內幕交易取證難、處罰輕的痼疾,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大多數股民只有堅持長期價值投資,才能使信息不對稱的弱勢地位有所改善。畢竟,股價短期波動受消息面影響大,長期走勢還是由基本面決定的。
而沒有內幕消息,只靠道聽途說,就敢下重注,還不如去賭場。吳敬璉說了,那里不許看別人的底牌。
(作者為本報編委)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