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財經》記者 王韶輝
《新財經》:從今年6月1日起,符合規定的券商、保險、私募證券基金,甚至一些私募股權機構和創投都將獲得發行公募基金的資格,您認為公募基金將如何應對這種變化?什么樣的公募基金將從競爭中勝出?您是否同意銀行系基金將可能一統江湖的說法?
王群航[微博]:我目前知道的有三類機構可以發行公募基金,資格條件的進一步放寬將會沖擊現有基金業格局,公募基金的競爭對手將會更多,但無論誰要想勝出,還得看業績,業績是立足之本,銀行系基金絕對不會一統江湖。
比如,基金公司和保險資管比拼公募類資產管理業務,誰勝誰負,很難簡單地一言概之。首先,截至目前,保險資管所管理的資產主要是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資產,對權益類品種涉及的不是很多。從全行業的角度來看,這兩類資產的占比估計在8∶2左右,未來,預計這樣的前大后小情況總體上還將會延續較長的時間。其次,保險資管所管理資產規模相對穩定,與開放式基金的規模可變性特征有著顯著的差別。 再次,在保險公司內部,資管和公募,合并運作?不可能!分開運作,防火墻如何設置?如何監管?如何防止利益輸送?這些,都已經是很現實的問題。
《新財經》:您如何評價證監會最近出臺的一系列對公募基金的放開政策?如費率的放開、托管資格的放開、產品審批的放開等。
王群航:第一,費率并沒有全部放開,在未來可以預期的費率調整意見當中,最重要的是對場外的短期行為有望進行打擊,因為那樣的行為無論是對于投資者,還是對于基金管理人、基金經理,都很不利。這樣的打擊,有利于促使場外短期資金轉戰到場內。第二,托管資格放開,正是我長期呼吁的,將從另一個角度有利于削弱銀行方面一“股”獨大的狀態。一方面,銀行對于公募基金的發展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需要肯定;另一方面,其目前的現狀對于公募基金行業可持續發展所形成的阻礙也必須正視。第三,產品審批的放開,有利于加快發行速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將對公募基金行業生態產品產生全面的、深遠的影響。
《新財經》:未來公募基金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營銷策略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怎樣的策略能贏得市場?
王群航:備案制、新基金法這大因素將會對2013年基金市場各方面,包括周邊的衍生生態產生深遠影響。就營銷策略而言,渠道將會增多。就基金公司方面來看,由于產品的增多,無論是新產品,還是老產品,總體策略要有粗有細,但要想贏得市場,還是靠業績。
《新財經》:公募基金公司自身優勢是什么?公募基金公司應該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您如何評價目前銀行、信托、公募、私募和保險等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能力?
王群航:這次對公募資格的放開說明,公募基金模式依然是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行業的主流。其他三個小弟弟,要想趕上大哥,各個方面的差距仍很大。公募基金最大的優勢就是已經成型的規范運作體系,至于其他方面的、絕對領先的投資管理能力,我們暫時看不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專業人員、規范管理和規范運作方面,公募基金絕對是他們的榜樣。其他三個兄弟進來玩,公募基金行業完全不必對此緊張,做好自己的業績才是最為根本的要素。
《新財經》:未來中國有無可能出現如富達基金那樣的基金公司?
王群航:當然有可能。但我覺得“大”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業績。前些年,我們國家在各行各業上搞了很多的“大”,但效果如何呢?在基金行業,最主要的是業績。我希望有長期績優的公司及產品,而不僅僅是傻大個的公司。
《新財經》:2012年市場狀況不佳,但基金首發規模達到6447億元,突破2007年牛市創下的5000億元紀錄,基金數量增多,體量偏小,是否加速了基金市場的分化和成熟?
王群航:什么是市場狀況不佳?別僅僅看股票、股票型基金。要全視野地看,固定收益類產品就發展的很好。至于基金均規模變小,是正常情況。我去年曾撰文《規模盛世美景難掩收入下降窘境》,對于基金公司的收入做了一些分析。一方面,基金公司以管理費為主要來源的基本收入在下降;另一方面,作為有益的補充,投資收益在這樣的市道中多數很難實現,咨詢服務收益更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夠掙到的,其他收益則屬于鳳毛麟角。但即使行業面臨這樣的窘境,參與分蛋糕的股東方、合作方(主要是銷售渠道)等卻依然強勢。不斷忍痛的就只有基金公司及從業人員。
從股東方的角度來看,其對于基金公司高管層面的考核內容基本上都有資產規模、占比排名等指標,甚至有些公司所要求的增長幅度比較驚人。更值得關注的是,這部分考核內容的權重還經常會很大。但是,第一名只有一個,第二名也只有一個,這便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基金公司高管層面經營管理行為的變形,而最終損害的可能是股東方自身。不過,大家對于股東方眼光、胸懷、戰略的期待,不是一蹴而就?的。
從行業整體來看,基金公司收入的下降,首先影響到基金公司經營支出的結構性下降,表面上看似乎是好事,其實,它背后所反映出來的是基金公司市場服務與開拓標準的降低和縮水;其次,員工的收入將有可能下降,或者即使基本工資不降,但漲薪基本無望,獎金更是減少;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這種情況將會間接影響到基金公司人員擴張速度的放緩甚至停滯。這一切,對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十分不利。
《新財經》:在基金費率走低的趨勢下,基金公司未來盈利模式及業務模式還有哪些創新空間?基金公司是否能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
王群航:從公司收入的角度來看,費率沒有變低,只是銀行太強勢,搶奪的太多了,滿足了銀行的欲望之后,基金公司就所剩無幾了。基金行業未來的發展出路,第一是多種方式的銷售渠道;第二是要注重場內渠道營銷基金。
截止到2013年3月22日,一個季度不到,中間還加了一個春節長假,新發行的基金就已經有99只了,超過以往多個年度一年的發行總量。大公司越發越多,越來越大;小公司遲遲不發,越來越小。這樣一來,基金行業的分化將會加劇。所以特色化將會真正擺在各家公司面前。至于“靠天吃飯”,從某種程度上看,是行業發展所必需的,這個“天”指的是市場規律,做投資,不能夠逆規律而行。
《新財經》:過去基金公司依托明星基金經理來增強號召力,現在市場條件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您認為明星基金經理是否還是做大做強基金的點金術?基金還應該注重哪些方面的建設?
王群航:明星基金經理永遠需要,關鍵在于基金經理的業績是否能夠有持續性。另外,明星基金經理具有很好的新聞效應,是媒體所喜歡的,但這會對市場產生誤導和不公。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就那么幾個明星基金經理一直是明星,那么其他公司、其他基金經理還有發展和努力的必要嗎?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