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基金年報發布完畢。從各家基金的年報中可以發現,在基金的持有人結構中,機構投資者的持基占比呈下滑狀態,尤其是權益類基金。
機構投資者持基占比下滑明顯
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大眾證券報》對股票型開放式基金與混合型開放式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進行了統計。在可取得數據的454只股票型開放式基金中,242只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在2012年降低了,209只基金去年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相較2011年有所上升,另有3只股票型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與前一年持平。將這454只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進行算術平均,我們發現機構投資者在2012年的持基占比相對2011年平均下滑了1.52%,從25.86%下滑到24.34%。其中,匯添富黃金及貴金屬的機構投資者占比從2011年的93.47%迅速滑落至7.03%,是下滑幅度最高的股票型開放式基金。
而在混合型基金中,機構投資者的持基比例下滑得更為明顯。在可取得數據的173只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中,98只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在2012年降低了,64只基金去年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相較2011年有所上升,另有1只混合型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與前一年持平。將這173只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進行算術平均,我們發現機構投資者在2012年的持基占比相對2011年平均下滑了2.99%,從18.95%下降到了15.96%。其中,華夏大盤精選的機構投資者占比從2011年的57.96%滑落至12.61%,是下滑幅度最高的股票型開放式基金。
交易習慣或是機構占比下滑主因
機構為什么會遠離權益類基金呢?《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基金業內人士。
“去年證監會出了不少新政。一方面,很多機構在自己的權益類投資業務進一步放開后就自己來操作了;另一方面,專戶業務的發展也會造成分流。”廣東某老牌基金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我覺得這能代表機構投資風格的一種傾向。去年債基是賣得比較好的,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追求比較平穩的絕對收益,這也是重要的原因。”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我覺得這種變化其實是熊市中不同投資者的交易習慣造成的,和制度環境的聯系其實不大。”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南方大區總監這樣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說。他解釋道,去年大部分時間是熊市,基金的業績表現是虧損的。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大部分人一旦虧損就不會再賣出,相對于倉位就鎖住了。對于機構來說,他們決定賣出與否,并不太受是否已經虧損的影響。所以在這一年熊市之后,機構的占比就變小了。
“機構投資者持基占比減小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很難說是某一兩項原因。”華泰證券研究員牛旭亮說。他覺得可能有幾個因素:一、過去幾年來,機構的業績表現比較尷尬,發展得并不是太好;二、機構對市場的判斷也相對偏空。 記者 陶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