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13(第八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會暨資產管理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行業使命與未來挑戰”。這次論壇上,不僅有基金業現在的大佬,也有曾經的大佬,銀行、券商、私募也都派代表參加了討論。《大眾證券報》記者在對會上發言仔細梳理之后,羅列出了本次大會的各項之最。
/ 最前提 / 泛資產管理時代
過去的一年,證監會不斷推出新規,打破基金業方方面面的限制,“泛資產管理”這個詞兒變得越來越流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在致辭時就直接點題。她說:“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基金業的競爭將不僅僅是行業內部的競爭,更是跨行業的競爭,在泛資產管理時代,銀行、基金、私募等等不同的子行業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基金行業毫無疑問將會被卷入更加激烈的競爭當中。”
“大家都知道中國從去年開始我們進入了一個泛市場管理時代,參與者越來越多元化,而且由于新的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制度改革,使得草根金融開始興起,牌照的門檻越來越放低,任何一個有能力的個人可能按照現在已經公布的有關的法規,經過一定的努力有可能獲取資產管理的牌照。這個是大家幾十年前夢寐以求的,我們這一代就犧牲了,但是新的草根金融在中國生根落地,這是一個大的變化。”原博時基金[微博]總經理肖風這樣說。這次會議中,他是作為萬向信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參會。
/ 最共識 / 21世紀人才最貴
電影《天下無賊》中,黎叔那句“21 世紀什么最貴?人才!”的臺詞膾炙人口。而在本次論壇中,關于人才的話題成為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大家都認為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從各個角度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投資管理行業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問題。人的積極性發展和我們現有管理體制的矛盾應該說體現的越來越充分。如何解決好這個矛盾,不僅僅是我們現在大家提到的某些激勵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變通的做法,本質是要體現人的價值,可能這種股權激勵的做法是不夠的,未來的方向是以合伙制作為我們資產管理行業的主流。”南方基金副董事長高良玉給留住人才開出的藥方是“合伙制”。
“合伙制企業是未來發展很好的方向,這一點我也非常認同。”富國基金總經理竇玉明這樣說。在他看來,5年,10年,15年之后最大的公司不會是合伙制基金公司,但如果光談從業績方面來說的話,合伙制能在投資上帶來最好的回報。
“基金管理公司能夠成功,大概無外乎說投資業績,市場營銷和服務理念,這幾項內容沒有一項是跟資本搭界,都是跟人搭界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田仁燦說,他認為團隊人才是資產管理行業做大做強的必要條件。但對合伙制這個藥方,他有不同意見。他覺得,如果有一個聰明的股東,未必需要采取合伙制。
/ 最恩怨 / 范勇宏的“股東”情結
“要以基金投資者利益為先,股東利益為后。”去年從華夏基金[微博]總經理位置上退隱的范勇宏,似乎依舊對當年的恩怨耿耿于懷,他出席本次會議的身份是華夏基金黨委書記、香山財富論壇理事長。當年,范勇宏數次要求大股東對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并曾經發出過一封著名的內部郵件:“12年來我們愛華夏如家(真的是家嗎?)”,而在中信證券轉讓完成之后,范勇宏的股權激勵夢終成泡影。
在這次論壇上,范勇宏進行了這樣一段發言:“要以基金投資者利益為先,股東利益為后。一般公司是股東決定一切,股東是最核心的。大家介紹說我是干什么的時候,都說我是打工的,都是為股東工作的,可資產管理行業比較特殊,在股東利益和基金投資者關系方面,應該是以基金投資者為一,股東為二的。如果以這個角度的話,基金公司會可持續發展,否則很難使這個公司可持續發展,一個公司能保持10年持續發展的很少。”
/ 最勵志 / 從小兵到老總的王立新
論壇上,銀華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王立新的身份頗為有意思。中國基金業剛開始時,他只是一個小兵,15年后,他和他當年的老板們平起平坐了。
“剛才高總(高良玉)做了非常好的總結。高總是我的老板,我進入基金行業首先到的南方基金,實際上我是從研究員,什么市場銷售,產品開發一直做上來的。今天在座的各位的大佬不少是基金公司成立最早期的一批人,范總,肖總,高總他們都是總經理,而我是最基層的員工,發展到現在也不容易。說實話,今天的日子我覺得還是真的很有紀念意義,對中國基金行業來說是一個起點,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將來我要跟范總一樣寫一本書的話,開頭從這里寫起,就是開源基金招募說明書是我寫出來的。當然,我從研究員、銷售人員起步,當上今天還算是一個不小公司的總經理,應該說是跟行業一起發展的。這里我也看到幾位大佬,基本上已經不在一線了,說明行業發展確實也有很大的變化。”王立新的話頗有志得意滿之感。
/ 最敢說 / 長期投資不適合中國
最離經叛道的話,也是出自范勇宏之口。在講到投資管理模式的時候,他旗幟鮮明地表示,長期投資不適合中國市場。
“大家知道中國基金業是從西方學習過來,1998年我們不斷學習西方發展歷史經驗,包括今天他們也一直給我們講基金業一定要長期投資,一定要買入,持有,我當時學的是這個。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其實這不太符合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的現狀,也不符合中國基金業發展現狀,買入持有前提國民經濟要持續健康的發展,他的資本市場要長期的上升是處于一個上升趨勢,這樣買入持有,投資者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收益。如果說資本市場股市不是長期上升的,比如說10年前指數是2000點,到今年還是2000點,這個長期持有是不是大家就有疑問,如果指數不斷下跌你長期持有也是有問題的。我覺得,買入階段性的持有,更符合中國的資本市場的特點,也更符合中國基金業發展的現狀。”他說。
/ 最警示 / 全能型基金公司已沒有機會
最具警示性的觀點,來自肖風。他覺得,全能型基金公司已經是死路一條。
“在中國基金業成長15年后的今天,已經沒有(全能型的)機會。你只能走精品店,突出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茫茫大海當中發現你,你才能找到你的立足之地。過去5年時間,新成立的一些公募基金公司為什么過得很難受,為什么大部分公司虧了那么多的錢,5年以后又無法盈利,甚至收的管理費也無法覆蓋你支出,就是定位錯誤了。”肖風說的很肯定。
“很多基金定位上發生很大錯位,你也想學華夏,可是你生晚了。如果你現在想做全能,綜合類的公司,那你的營業成本很高,除非你是大集團背景下的。先求生存,求特色,這個市場不是你什么東西都能做,已經沒有錢支持你實現夢想了,股東也沒有耐心支持你按照全能的方式去實現你的夢想。”他說。
這次基金年會,已經是第八屆。之前每一屆會議上,我們都能聽到很多真知灼見的觀點,但最后取得實效的觀點,并不多。希望這一次年會中人們的討論,不再是紙上談兵。
記者 陶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