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搬家或助銀行系沖萬億 牌照放開公募競爭充滿懸念
本報記者 楊穎樺 李新江 北京報道
“范總,給新公司指條路吧。”
3月27日,本報記者專訪華夏基金[微博]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范勇宏時,一家新基金公司掌門人前來取經。
在行業變革節點,監管博弈、新業務開閘、業務對手涌現,新的大資管版圖帶給公募行業的機遇和沖擊仍處未知之際,范勇宏作為見證基金業15年的行業元老,對基金管理行業的發展思考,或為很多新公司厘清方向。
同一天, 201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會暨資管高層論壇在京召開,包括范勇宏、肖風、高良玉和竇玉明在內的多位業內大佬,對目前公募基金發展格局、業務模式、投研思路和激勵方式等做了討論,為的就是尋求基金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是激烈變革的時代,也是充滿希望的時代。” 范勇宏剛剛出版的新著《基金長青》中或可給出一些啟示。
行業變革當口,15年回首,公募何去何從?
牌照放開 新競爭格局
對中小基金公司發展面臨的困境,范勇宏指出,“新公司做業務,股東要支持。既然控股了,卻不給東西,是很難做的。”。
與此同時,范勇宏指出,“中小基金公司可在專戶方面發揮優勢,也可在主動投資方面發揮優勢,只有發揮出自身優勢才能找到生存空間。未來格局將是一批大而全面的資管公司和一批小而有特點的資管公司并存。”
在新的競爭格局下,尤其是公募牌照放開后,中小基金和大型、銀行系基金的分化將日益顯著。
其中未來誰將是國內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充滿娛樂性的一個話題,一直是業內人士茶余飯后的談資之一。
范勇宏對銀行系基金公司成為國內最大體量資管公司的可能并不否認。“包括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產品,銀行系基金公司可利用儲蓄搬家的機會,做到上萬億都有可能。”
但范勇宏同時指出,未來對基金公司的評判標準會有變化,“起碼應該有規模最大和業績最好兩個標準,一方面固定收益類投資帶給基金公司的利潤水平不同,另一方面,資管行業反應實力的仍將是主動管理能力。”
公募業務牌照放開,隨之而來還有其他機構對原公募業務格局的沖擊。
目前公募基金傳統業務中,有很大一部分購買需求來自券商、保險等機構,這一類機構參與公募業務之后轉眼將成為對手。
“小型基金公司的發展模式,可能會受很大影響,這點在我的書里也有講到,要做個性化的產品,比如說指數化產品,貨幣型基金,理財型產品,你很難去跟銀行系、保險系基金公司競爭。”
“比如專戶方面的特色,或主動投資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找到生存空間。不能完全模仿。”范勇宏表示。
今后,保險公司可以成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拿到牌照后,過去很多的基金購買需求,比如ETF、LOF等等,肯定會有相應縮減,并轉移到自己的公司”,范勇宏坦言,這意味著牌照紅利消失,基金競爭力將更倚重人才團隊。
“關鍵是業績,如果業績好,誰也不能抹殺,否則誰也不能挽救你。”在新的競爭格局下,范勇宏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合伙制陽光私募經營模式非常肯定,對新《基金法》對于基金公司股權結構的放開亦十分認同。
“6月1日后,一些符合條件的民企會參與到基金公司來,公司治理架構會更加多元化。另外,員工持股的空間也打開了,人的價值得到了體現,過去更多以股本為核心,即以股東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以人為本的時代到來了。”范勇宏認為。
輕資產競爭 呼吁統一監管
公募基金新業務開閘面臨更復雜的競爭環境,各類機構投資人進軍公募業務,監管層出現監管博弈局面,都令大資管背景下的新格局充滿懸念。
對目前市場熱議的監管歸屬問題,范勇宏認為,“同樣一個業務,不同部門在監管,標準不統一。西方的金融監管部門是功能監管模式。按業務監管,不是按機構性質來監管。資管業務按理也應是一個部門監管。”
對資管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范勇宏認為仍將是輕資產的主動管理能力的競爭。
此前基金公司IPO及發債融資的模式漸漸浮出水面,范勇宏坦言,“關鍵是募集資金做什么,這是核心問題。本來應該是人才為主的輕資產、重投資回報的基金公司,大量募集資金轉型到靠資本金來做業務,就偏離了基金公司的本質。要是真正上市,并切實用好募集資金,還需較長時間。”
對基金公司即將開展的新業務,范勇宏表示,現在批的更多是公募控制的子公司,做的是非公募業務,比如PE業務等,還是跟投資有關的業務。至于別的業務很多都需要很大的資本金,現在注冊一個專業子公司,資本金多數是5000萬,用這個資本金去做信托很難做成,也不是子公司的發展方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