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晴
進入2013 年,政策利好頻頻下,醫藥板塊二級市場表現在A股市場各大行業板塊中傲視群雄。
3月6日,今年醫療保健開支有望大幅增加以及抗癌藥等將首次納入基藥目錄的雙重利好刺激醫藥板塊走強。截至終盤,醫藥板塊仍漲幅居前,整體漲幅達2.17%,全天資金凈流入5.52億元。
其中,沃華醫藥(002107.SZ)、香雪制藥(300147.SZ)、海思科(002653.SZ)等3只醫藥股漲停;而天藥股份(600488.SH)、康芝藥業(300086.SZ)、北陸藥業(300016.SZ)、華神集團(000790.SZ)等4只醫藥股全天也分別漲逾7%。
對此,申銀萬國[微博]行業分析師羅鶄表示,自年初至今,醫藥板塊表現列所有申萬一級行業第一,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突出。今年以來,醫藥板塊指數累計上漲21.4%,其中2月上漲6.4%,累計跑贏申萬A指數12.4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醫藥板塊行業的靜態股值達到了35 倍左右,相對滬深300指數溢價率已高達235%,創出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主要原因包括政策好轉預期繼續得到確認。再加上2012年12月行業數據靚麗,超出市場預期。”羅鶄稱,“此外,從行業比較角度來看,由于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消費平穩,醫藥行業增長最為確定,導致資金加速流入醫藥板塊。”
政策利好頻頻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以來,醫藥政策出臺更為頻繁。3月5日,中國人大發布的政府預算草案也顯示,中國政府計劃將今年的醫療保健費用開支增加27%,至人民幣2602.53億元(合417.7億美元),增幅較2012年進一步提高。
預算草案表明,中國領導人計劃增加對農村醫保的補貼,并將把城市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水平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至280元。文件還稱,今年的人均醫療服務開支將從25元提至30元。
而當天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透露,第二版基本藥物目錄即將公布,藥品從第一版的307種擴大到500多種;而且像第一版基本藥物沒有涉及的癌藥、心血管重癥藥、神經系統和精神類用藥、血漿制品等,新版基藥目錄基本都有了。
對此,光大證券分析師姚杰表示,“兩會”期間依然會有助于醫藥板塊表現。主要是,“兩會”前夕國家對民生問題比較重視,政策偏暖。例如新農合大病醫保、基藥擴容等。
可以說,2009-2012年的“醫改”對于行業來說是一個普惠紅利。主要是國家掏錢拉動居民醫療需求,通過建醫院,采購設備,提高醫保覆蓋,提高報銷比例等等。
“往后看2013-2015年的‘醫改’,我們認為會從普惠向結構性紅利過渡。料2013年新政府換屆后,醫療體制改革速度會加快,很多核心醫改制度會全面推行,例如基本醫療制度、取消‘藥品加成’、藥品招標政策、醫保支付改革等等。”姚杰說。
就醫藥行業整體業績而言,姚杰預計上市公司2012年全年盈利增長約16%。由于2013年一季度行業政策平穩,業績增速依然會保持在20%以上。
基金超配醫藥股
在醫藥股傲視群雄背后,國信證券醫藥分析師賀平鴿分析,在經濟復蘇信心不足,白酒等其它消費類行業不振致資金不斷流出的背景下,開年以來具有“長期穩定增長,短期政策溫和、數據靚麗、估值不貴”特征的醫藥板塊再次引發市場資金的強烈配置和防御需求。
“根據近期醫藥板塊二級市場表現,及對部分機構調研結果,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配置已創新高,占股票投資市值比重可能平均已達13%-15%,占基金凈值比重可能達到10%。”賀平鴿稱,“長期來看,機構超配醫藥股將成為一個常態。 ”
與此同時,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在340只開放式標準股票型基金中,今年以來凈值增長前5名中有4只是醫藥行業基金,而排名第五的上投摩根新興動力也是重倉醫藥板塊的基金。
目前,前四只醫藥基金收益率都超過了20%。其中,今年以來凈值增幅居首的匯添富醫療保健股票基金過去一年的凈值增長率達39.56%。而且,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已達21.48%。
此前,匯添富醫療保健基金經理王栩在去年四季度報中就直言看好2013年的醫藥板塊。其理由在于,首先,醫藥行業在人口老齡化、醫保水平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依然將保持良好的增長,而且從上市公司年報和2013年1季度預測情況來看,醫藥主流公司整體業績或將繼續領先各行業;其次,醫藥行業政策轉好信號較強,大病醫保、城鎮化等政策將繼續擴大醫療需求的蛋糕,另各省藥品招標政策越來越理性化,招標中的質量分層有利于優勢品種的價值挖掘。
同樣,富國基金有關人士也表示未來行情在醫藥醫療、文化傳媒、食品、環保、TMT和綠色農業等板塊會有相對的機會。
不過,姚杰則稱,從市場看,機構資金在一季度回補醫藥股后,配置已創出歷史新高,料繼續加倉動力減弱,其預計“兩會”和季報后行業超額收益將會縮窄。
而上海證券分析師趙冰也認為,短期看,過高的相對估值導致醫藥指數的調整風險正在積聚。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