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據全國基金公司總數近一半的上海基金業再起風云。隨著許小松去職國聯安基金總經理即將返回深圳入主招商基金,上海近期累計同時出現了五家基金公司尋找總經理的情況。
細數各家基金公司的情況可以發現,各家基金公司總經理空缺的原因不盡相同,在此時集中出現并無必然的聯系。不過,其現象背后依然隱現出中小規模基金公司的突破之困,在行業內的大公司越發強大的背景下,中小規模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擠壓。基金行業突飛猛進發展至今,過快擴張背后已經顯現出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五家基金同時尋“帥”
南都記者了解到,在許小松去職國聯安基金轉戰招商基金后,中海基金、國海富蘭克林、華泰柏瑞、申萬菱信都在通過獵頭從外部尋覓公司的總經理。
翻閱各家公司公告可以看到,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告稱,因為工作需要,公司原總經理金哲非離任,總經理職位已由公司副總經理李雄厚代任。
同日,光大保德信基金也發布類似公告,表示該公司副總經理袁宏隆辭職,離任理由一欄顯示“個人原因”。
申萬菱信基金原總經理毛劍鳴也公告辭職。市場日前亦傳出消息,華泰柏瑞總經理陳國杰在年底任期滿后將選擇離開,面對離職傳聞,陳國杰表示,任期到年底結束,“現在談這個事情有點早”。
基金業高管流動早已不是新鮮事情,不過此次五家基金公司齊尋總經理卻并不多見。多位上海基金業人士對南都記者稱,此前上海和深圳就曾經出現過比較集中情況,但是高管空缺如此集中的并不多見。“不過上海數年來都如此,也早已習慣。”
“很湊巧集中在今年了,各個公司情況都不相同,沒有共同點,因此背后并無非常必然的聯系。”上海一家排名國內前十基金公司人士分析稱。
的確,從以上五家公司具體情況分析,并非有一件類似事情成為導火索一致出現上述局面。
中小型基金公司壓力巨大
這五家基金基本上都屬于中小型公司。除卻國聯安基金去年在產品發行節奏上把握非常好使得規模激增外,其余幾家的表現均屬一般。
據業內人士透露,上述公司中有兩三家高管變化其實和業績不無關系。如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的金哲非在任三年內,公司擴張并不顯著。而中海基金在擁有強大股東背景的情況下,規模卻始終做不起來。“無法完成董事會年初制定的盈利目標,總經理自然會選擇走人。”
2011年基金一季報顯示,排名前十位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高達1 .16萬億元,占公募基金行業比重達48%,行業資源向大型基金公司集中,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一家上海排名前三基金公司的董事長對記者分析稱,上海基金公司數量占全國總量的近一半,但以中小型公司居多,這些公司股東方對于公司業績的期望值都相對短期且偏高。此外,中小型基金公司要想吸引到優秀的人才,薪水自然要更高一些才行,在薪水和平臺等的綜合考量下,中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更難尋找一些。
根據天相投資分析系統,1998年至2010年9月,基金公司共發生總經理變更67次、60%的基金公司總經理平均任職期間少于4年。
而總經理穩定的基金公司,整體業績相對偏好。數據分析顯示,總經理變動后,短期內大、中、小型基金公司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型基金公司業績將率先明顯好轉,隨后是小型基金公司出現好轉且好轉速度快于中型基金公司,但大型公司業績惡化后,復蘇需要的時間較長。
缺人背后的行業隱痛
拋開各家公司不同的具體原因,從事件本身最簡單的理解看,五家公司齊尋總經理的本質就是基金行業的“缺人”。
“行業發展太快,不僅高管缺,投研、銷售都缺,整個行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上述排名國內前十基金公司人士稱。
而上海另一中型基金公司人士亦抱怨稱,發這么多新基金,首先是需要基金經理。自己培養需要時間,那么大量的就只能是挖角了。其實今年發了這么多的新產品,但是規模基本保持在2.5萬億上下。目前渠道的客戶經理們指標任務也很大,他們也只能想辦法讓投資者“拆東墻補西墻”。對基金公司而言,如果不發新基金,就只能眼看著老基金被不斷贖回。
“公司董事會對總經理的考核主要還是以規模做主要指標的,老總們多數都要抽出很大精力去沖刺規模,而業績有時候就難以得到足夠保障。”滬上一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分析認為,證監會放開基金審批通道應該也是希望用市場的方法引導公司去進行持續營銷,穩定好業績。
其認為,行業發展過快自然會人才緊缺,高速發展中已經掩蓋了不少問題,現在應該在大幅擴張中稍微休息下,恢復正常節奏才會更加健康。
南都記者 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