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離任基金公司總經理易強:新基金公司已無路可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9日 08:00  機構投資

  ——新公司已無路可走

  再回首,易強有話要說

  風口浪尖,借《機構投資》,金元比聯離任總經理首度對外開口。

  一個剛剛離任的總經理,愿意在這個有點尷尬的時候公開面對媒體,是需要相當的勇氣,易強對《機構投資》兩小時的肺腑之言,讓我們感覺到他對基金業懷有的種種喜愛,對離開一手創建金元比聯基金公司的不舍。

  對我們,易強表達了奮斗五年之后,對基金業發展的最深刻建議。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

  如果還有機會,希望易強還有勇氣去“愛”!

  文│機構投資 

  Institution Investment 寧鵬

  新公司已無路可走

  《機構投資》:起步較晚的基金公司的運營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才能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突出重圍?

  易強:現在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除非有很大的魄力和決心去進行大的投入,否則很難去和其他的老基金公司搶占市場份額。

  現在還有很多新公司成立,但是依據我的經驗,如果新公司還是按照目前的這種模式運作的話,我實在看不出公司有任何盈利的希望。我最近看過不少新公司的商業計劃,我只能說太樂觀了。 前期太樂觀,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估計不足,將來公司遇到困難時就會束手無策。

  《機構投資》:您認為新基金公司將無路可走?

  易強:如果按照現在的方式做,絕對無路可走。

  可以算一筆帳,按照現在的方式,新基金公司開業一般是40-50個人的架構。固定開銷與薪酬每年需要支出3000萬左右,房租每年500萬,加上差旅費以及銀行渠道的一些費用支出。每年的支出將達到6000萬——7000萬。

  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新公司發一個基金規模一般在5億左右,若1.5%的管理費,按照跟大銀行的分成比例,最多只能拿到一半,分成后收入375萬。

  支出是固定的,但收入只有375萬。

  有方法,絕對不是現在這個做法。

  《機構投資》:什么方法可以突圍?

  易強:新公司的發展必須走差異化的道路。

  雖然大家知道業績和渠道都很重要,但新公司不一定能夠找到一流的人才,很難做出一流的業績,所以必須走一條不同的道路。

  以前市場的發展初期階段是粗放式經營,精耕細作的結果是越做越小,得不償失,現在基金公司必須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和鮮明的特點,沒有差異化的戰略是不可能成功的。

  產品要創新,渠道要創新,服務方式也要創新。

  《機構投資》:產品創新我們知道,但渠道如何創新?

  易強:銀行有很多隱形的費用,花費那么多錢,只是獲得一個放上銀行柜臺的資格。

  前期的大量投入如果能夠獲得到穩定的客戶,,還可以說是有投入和產出的一筆投資。而事實上,和渠道的合作并不固定。你花錢送銀行的客戶經理出國培訓,然而,他下只基金不賣你的了,你的投入就打了水漂了。

  銀行保護自己的客戶資源,不會讓你跟客戶產生接觸,永遠不能將這些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

  應該找一家志同道合的渠道建立起長期深入的合作。

  《機構投資》:如何長期呢?如何深入?

  易強:可以找家中小型的股份制銀行或者城市商業銀行,建立起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是基金公司和銀行的關系相對固定。

  基金公司產品的設計,要給予合作伙伴的客戶特點量身定做。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就跟渠道一起協作,根據客戶的需要,建立雙方對產品的共同理解。現在的這種“賣基金”的觀念和模式必須得到完全的改變。

  大家都知道這個理論,但現在沒有人嘗試或者說不愿意嘗試。

  由于渠道相對固定,在渠道和客戶服務方面的工作就會更有規劃和穩定,只要業績穩定,良好的渠道和客戶關系必然帶來資產規模的擴大。另外一個方面,由于渠道固定, 基金公司的前期投入和成本將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現在基金公司可能要維持3-5家銀行的客戶經理,現在只用集中在一個銀行的有限區域內,自然營銷成本會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機構投資》:這種模式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小的銀行可能會賣不出大的規模?

  易強:以前只有大銀行能賣出規模,但現在大銀行也賣不出規模。

  工商銀行一年賣30-50個產品,而像上海銀行這樣的小銀行一年賣買3-5個產品。所賣的規模就不會差距很大。

  但密切合作和松散合作,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大家以前思路太狹窄。現在除了銀行銷售,還有很多其他模式。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獨立的銷售機構都已經成為新的選擇。

  基金2007年的孽債

  《機構投資》:基金業目前進入到低潮期,您怎么看待這個低潮?

  易強:基金行業現在正在還債, 07年基金行業所謂的大發展,實際上對投資者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而基金公司也因為輕易獲得了大量的資產規模,也變得不思進取。

  2007年買基金那批人,我估計還有2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沒有解套。

  當時一只基金發好幾百億,當年跟銀行定的分成協議還好。有很多投資者還沒有解套,現在還在貢獻管理費。

  以前人家見到基金公司的人員,都會很尊重,而現在會用蔑視的眼光看你。

  《機構投資》:有改善或復蘇的跡象嗎?

  易強:已經有了很多積極的跡象。

  產品發行通道的放開,雖然給小公司帶來了很多壓力,也讓小公司可以選擇創新和差異化的道路。

  以前一年兩個產品的審批,對小基金公司是種保護,但同時也限制了小公司的創新。

  基金法修訂草案上提到基金從業人員投資限制放開,也是一個積極的因素。

  《機構投資》:如果說投資者是受傷者,從行業整體來說的話,誰是既得利益者,股東、銀行還是從業者?

  易強: 這個行業的薪酬太高,已經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每人都干份工作,薪酬是否合理應該看看創造的價值和承擔的風險。

  基金經理的收入向下是有保證的,了不得不拿獎金,然而向上會有很大的空間。

  其實公募基金就跟市場平均基準比較,既不做業績提成,又不做絕對收益。

  不僅是比其他行業投資人員高,全世界做公募基金的,除了香港、新加坡,中國的基金經理的絕對收入已經是完全和國際接軌了。

  國外稱基金經理為組合經理,其實僅僅是做投資組合而已。你管理的這只基金去年給客戶掙了幾個億,但是你賠的時候呢?

  《機構投資》:您認為基金行業薪酬過高的原因有哪些?

  易強: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起點太高,雖然起步最晚,但起點很高,開始就在金融行業的最頂端,最初加入這個行業的都是當時最優秀的人才。

  現在歐洲還是打電話下單,而中國基金行業最初就使用了最先進的系統,人才的配置也是最高。

  還有供給與需求的原因。

  如果是公開、開放的市場,如此高的薪酬水平,自然會有很多人來做。

  現在很多人為的因素,造成了稀缺。譬如證監會規定,一個基金經理只能管兩只基金。

  立意是好的,希望基金經理能夠專注于一兩只基金,卻也成為了基金經理奇貨可居的重要原因。

  公司戰略決定了成敗

  《機構投資》:作為職業經理人,您怎么看待基金公司總經理這個職位對公司發展的影響?

  易強:在一個大的機構前面,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作為公司的總經理,僅僅是公司戰略的執行者。

  董事會認為要做保本基金,我就去執行公司的戰略,按照這個戰略去構建公司的團隊。

  跟股東解釋中國市場的特點,出資人會說我理解你,可為什么就是不試試呢?他還是會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來試,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人選,作為總經理只是董事會決議的執行者。

  《機構投資》:現在業界公認基金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業績,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易強:從公司的生存看,不能將希望寄托在業績長期超越市場基準上。

  在做商業計劃的時候必須假設公司業績是市場的平均水平,如果在這種假設下公司的商業模式還能盈利,這才是一個理性的,合理的商業計劃。任何一家公司都充分理解投資業績對公司規模的重要性,也會竭盡所能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但是任何人也不能保證業績已經能夠好過其他公司,哪怕是現在規模超過千億的大公司,所以業績的平均水平是合理的商業計劃和公司戰略的重要前提。

  我看到很多公司的商業計劃書都是三年內規模到100甚至200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良好的業績帶來基金規模的大幅度增長,我覺得這是過分樂觀和不切實際的規劃。

  從公司的戰略來看,過度強調投資業績,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投資業績是很重要,但不能將業績作為公司成長的唯一因素。不要將基金公司規模擴張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投資業績上。

  《機構投資》:如果只能做出市場平均的業績,如何讓公司實現規模擴張和盈利?

  易強:還是要堅持差異化的道路。

  首先,產品與眾不同,富有新意,能夠吸引客戶;

  其次,差異化的渠道,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產品。

  最后,差異化的服務。

  有的客戶對業績敏感,也有客戶不敏感。作為資產管理企業來說,將所有精力放在業績上,做不到而必須達到,你會怎么做?

  其實這是很危險化的傾向。很多做法,對投資者不利,對于基金公司的長遠發展也不利。

  《機構投資》:除了差異化道路,您認為基金業還需要哪些變革?

  易強:在美國注冊家基金公司,只要15萬美元。很多公司沒有客戶服務人員,沒有研究人員,照樣活得很好。

  為什么不做規模較小卻能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因為大家的胃口大得不得了。

  其實市場、客服、后臺、研究,都可以外包,人員可以大幅精簡。

  現在老公司是無所謂,新公司對行業還不甚理解。

  拿基金會計來說,需要有人復核。一般配4個人,其實2個人就夠了。

  互相做復核。

  小基金公司小而全,非常沒有規模效應。

  談外資——意淫中國市場

  《機構投資》:

  您認為如今的基金業對境外金融機構而言,還具備吸引力嗎?

  易強:基金業像圍城,城內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有些機構非常清楚自己想進來做什么,例如一些中小型銀行(還有保險公司)想做基金公司,他們的想法很清晰。

  然而有些機構(尤其是非金融類的企業)對基金行業的特點并不了解,準備并不充分,想當然的認為很簡單。進來之前,期望很高;進來之后,水土不服。

  現在大部分合資基金公司做得不好,我覺得是必然。

  《機構投資》:如何理解“必然”?

  易強:跳開基金行業本身,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成功的不多。

  在中國經營的外資機構,做產品能夠成功的不少,做服務的能成功的是鳳毛麟角。

  中國消費者和投資者有自己的特點,然而外資金融機構很少能夠真正了解這點。

  中國投資者對產品的質量、價格、回報等方面非常敏感,而對增值服務這些方面不太敏感,也不愿意為之寫增值服務多承擔成本,例如最近撤出國內市場的百思買可能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中國一直缺乏建立在信托體系基礎上的經紀人制度發展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基礎,在基金的銷售上也是一直以銀行渠道銷售為主,與國外一些以經紀人銷售為主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別。

  《機構投資》:外資機構的兩大法寶都不管用,如何能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

  易強:數量化的工具和分析方法是雙刃劍,既是優勢又是劣勢。

  其實國內的許多新產品,很多都是國外的成熟產品。外資還是存在產品設計方面的優勢,包括用股指期貨等工具來設計產品。

  南方、博時等中資公司也不排斥向老外學習,只不過他們不需要股東,需要知識。

  外資在風控方面也有好的理念,只不過需要對不同的市場環境有全新的理解。

  用外資當初設計的參數和指標來看國內市場,所有股票都有問題。典型的例子是茅臺,因為其成交量比較小,被列為問題股票。國人能夠理解茅臺交易量小的原因是因為籌碼高度集中,大家都不愿意出手。

  而老外不能理解。

  另外許多外資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和合規管理方面的一些很好的經驗,都可以給國內的公司很好的參考。

  采訪后記:

  金元比聯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困難,但也只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一個縮影,易強認為,行業存在的問題不解決將會面臨很嚴重的問題,自己的離開并非在強勢股東面前職業經理人無奈的選擇。

  采訪中,我們感覺到易強對基金行業目前存在的很多問題清醒的認識,對基金行業和新基金公司未來發展,走差異化的路線的明確意見。

  易強的離開與其說是與股東意見不合的無奈選擇,我們更愿意看成是他在探索基金行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