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8月1日至今年4月19日,股票型基金平均虧損3.96%,混合型基金平均虧損1.81%
證券時報記者 杜志鑫
本報訊 從去年8月份至今,基金苦盼的市場風格轉換一直未能實現,反而受累于基金重倉股萎靡不振。天相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1日至今年4月19日,股票型基金平均虧損3.96%,混合型基金平均虧損1.81%。
其中,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的虧損幅度甚至超過20%,跟蹤滬深300、上證50、上證180、中證100的指數基金虧損幅度也偏大,平均虧損幅度超過10%。在基金公司的分布上,上海和深圳的基金公司均有業績表現較差的基金。
雖然大部分偏股型基金表現萎靡,但是也不乏業績優異的基金。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1日至今年4月19日,股票型基金方面,銀華領先增長18.22%,國泰區位增長16.56%,興業社會增長16.12%,泰達宏利合豐成長增長13.97%;混合型基金方面,嘉實主題增長29.69%,華夏大盤精選增長 22.97%,諾安配置增長20.89%,華夏策略增長18.92%,金鷹中小盤增長14.75%。
此外,從去年8月份至今年4月19日,QDII基金全部實現正收益。數據顯示,工銀全球增長18.1%,上投亞太增長13.95%,交銀環球增長10.74%,華夏全球增長10.55%,銀華全球增長10.11%,海富通海外增長9.25%。
從去年8月份到今年一季度,由于中小盤股票表現搶眼,部分重點配置中小盤股票的基金表現較好。而相當一部分基金在市場風格轉換的預期下,選擇在此期間重點配置藍籌股,其業績則受累于藍籌股持續低迷的表現。在近9個月的時間里,如果將業績最好和業績最差的A股基金進行比較,凈值漲幅差距超過50%。
對于未來的市場表現,大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仍然是震蕩市,在配置上,雖然市場風格轉換遲遲未現,但隨著中小盤股票估值不斷高企,部分基金經理表示將繼續調整中小盤股票的倉位,轉向配置藍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