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強
花900股的錢,可以買回10100股的中國平安(601318.SH),任何套利者都會趨利而動。
12月30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下稱交銀施羅德)旗下的治理ETF(510010.SH)申贖清單中,包括中國平安在內的多只成分股出現差錯,開盤不到一個小時即吸引近億元套利資金。
10點24分,封于漲停板的治理ETF被上交所緊急停牌。今年4月,華安基金的180ETF(510180.SH)曾被緊急停牌。
當日,治理ETF早盤小幅高開,10點20左右放量強勢上漲,10點24分被停牌,停牌前報0.979元,漲幅達10%,成交1.26億元。
昨晚,交銀施羅德發布公告稱,此次申購贖回清單出錯是在調整成分股過程中計算錯誤引起的,并向投資者表示歉意。
對于進入的資金,交銀施羅德則稱,根據基金契約中的現金差額項,會對差額進行追索,而由于一二級市場出現的溢價部分,“會考慮其利益,給予一定補償。”
截至發稿,上交所網站仍未發出公告解釋此次事件。當日盤中也未對治理ETF發出正式的緊急停牌公告。
套利者行動
30日9點30分,上證綜指小幅高開0.87點,交易所市場的治理ETF并未吸引太多投資者的目光,買賣單交替出現。
但每15秒更新一次的參考凈值IOPV一開盤就達到1.75元,比12月29日的凈值0.8900元高出90%以上。
開盤兩分鐘后,嗅覺靈敏的套利資金發現機會,萬手以上的買單涌現。10點15分,買單完全占據主導,最大的一筆集中買單在10點22分出現,達12萬手。
而在此期間,此次申贖清單中出現最大誤差的中國平安,買賣盤活躍,股價漲幅已超過2.4%。
10點24分,治理ETF緊急停牌,收盤后上交所的公開信息顯示,其停牌時的參考凈值IOPV達1.8020元。而開盤不到一個小時,涌入該基金的資金達1.26億元,套利資金洶涌。
海通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婁靜表示,ETF出現套利機會時,資金首先會在二級市場買入ETF份額,然后將份額贖回以換取多只股票組合,再將股票在二級市場拋出獲益。
有券商基金研究員表示,市場有專門針對ETF套利的資金,且配備專門的套利軟件,一旦按預估現金計算的套利成本達到觸發點,資金便會迅速進入ETF套利。
按其招募說明書載明的最小申購贖回單位100萬份,則套利者最少只需89萬元便可申購100萬份的180治理ETF。套利者將這些份額替換成包括中國平安在內的成分股,然后在二級市場拋出。
以中國平安為例,29日的申購清單中僅包括900股,但30日竟達10100股。贖回100萬份后的89萬資金中,此前只可持有的900股中國平安則變為10100股。
昨日,中國平安在10點24分股價為53.60元,僅此一只股票的市值就超過54萬元。以中國平安為目標的套利者套利豐厚。
本報記者注意到,上交所公開的參考凈值1.8020元比29日的凈值上漲102.47%。這意味著,中國平安僅是其中差錯最大的一只成分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稱,中國平安出錯,其他成分股也會產生連鎖反應。
出現差錯的成分股中,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16.SH)等數只銀行股也成重災區。兩者29日和30日的申贖清單中數值分別為9300:3600和4900:1100。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出現差錯的成份股超過10只。
分類補償
交銀施羅德解釋稱,由于面臨2010年1月4日180治理指數成分股調整,為避免當日可能出現的集中調整,所以提前開始換股,“在這個過程中,申購贖回清單的計算上出現了錯誤,才引發30日的參考凈值大幅上漲。”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研究員表示,交銀施羅德是自己在上報交易所的申贖清單上出現了錯誤。交銀施羅德承認是自身的差錯。
目前,這些套利資金的命運引發關注。
昨日的采訪中,有基金分析師稱,如果此次1.2億元全部為套利資金,交銀施羅德的損失將接近億元,即使不全部是套利資金,損失也會在數千萬元。交銀施羅德昨日對此予以否認,“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
該公司稱,按照基金契約中現金差額項的約定,有權按照當天申購贖回的差額對套利部分的基金進行追索。
有券商分析師稱,雖然30日的套利資金成功申贖套利,但是,資金需要2日以上的劃撥程序,基金公司可以在此“截留”。
30日晚間,交銀施羅德表示,公司已與上交所、券商、中證登等機構進行緊急溝通。
這意味著,與今年4月份大量套利基金進入華安180ETF一樣,12月30日進入治理ETF套利的資金,可能再次無功而返。
不過,交銀施羅德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對于30日申購資金產生的一二級市場差價,將對其利益“進行考慮,并考慮進行適當補償。”
12月15日,交銀施羅德上證180公司治理ETF在上交所掛牌,份額約11億份。成為國內7只ETF基金中數量最少的一只。
然而,一年之內,由申贖清單錯誤引發的套利行動兩次發生,讓部分業內人士對ETF的命運更加擔憂。“ETF發展可能會放緩”,券商基金研究員表示。
而熟悉交銀施羅德ETF基金的人士也稱,算上聯接基金,ETF在國內基金市場11年的歷史中發展非常緩慢,而ETF不斷出現問題,“算是在新事物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探險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