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約100位的基金經理崗位發生了變動。他們都去了哪里?《理財周報》盡力為你在茫茫人海中打撈每一個名字背后的故事
理財周報記者 譚昊/文
光陰很短,故事很長。
只不過300天的時間,崗位發生變動的基金經理已經累積成了一份長長的名單。
這一周,我們盡力在茫茫人海里,為你打撈每一個名字背后的故事。
你是誰?你或許是《理財周報》忠誠的讀者,或許是某個私人銀行的VIP客戶,或許是一個普通的基金投資者,也或許,你就是這個名單中的一分子,在隱身聽我們來講你。
如你所聞,故事大致分為幾類。
首先是高升的故事,如華寶興業的魏東,在圈內做出了業績和口碑,跳槽到國聯安之后,升任投資總監。類似這樣在圈內“轉會”的故事大致占了五分之一。
然后是轉投私募的故事。如中歐基金的殷覓智,這個圈子里為數不多的英國人在中國基金圈耕耘了近十年之后,終于下定決心轉投私募。他說,他看好中國。這樣一批“公轉私”的故事也為數不少。
有因為業務發展需要調往公司其他部門的,如調去“一對多”業務,或者研究部門,海外部門的。
也有因為壓力、身體原因離開了基金圈,在家休養或去向不詳的。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還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被市場禁入的。例如最近發生的涂強等3人的涉嫌老鼠倉事件。
故事總是有趣的,但我們今天來講這些故事,并不僅僅只想販賣趣味。
首先,我們很好奇,中國的公募基金公司也就60來家,基金產品也就幾百只。但為何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居然有100多位基金經理發生了變動。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這個頻率都太高了。
其次,我們有點擔心。基金經理們變動得猶如擊鼓傳花,那么老百姓究竟該投資誰?附耳過來,我可以悄悄告訴你,我自己投的是指數基金。
再次,我們還有點八卦。實在是想悄悄問一聲,你們都去了哪里發財?
基金經理是個非常特殊的職業,好比一把雙刃劍,兩面都很鋒利。
對外的一面,這個職業天生性感,對于高智商高自信人群有著致命的誘惑力。職業帶來的高收入自不用說,其中暗藏的挑戰和證明自我的成就感,更是一直吸引著無數精英對此趨之若鶩。從西方到東方,莫不如是。
對內的一面,這個職業危機四伏:你有太多看不見的敵人,一位基金公司的總裁曾經在我面前感嘆,業績排名就像賽狗一樣,讓人瘋狂。更何況,在市場的浮沉中,你永遠還有一個更大的敵人要面對,正是你自己。
如此看來,這個職業的雙重鋒利決定了這個群體的高流動性。但這顯然還不是故事的全部,我們還應該去感知一個更大的趨勢:當下正是中國的主流人群從單純的消費者向投資者轉變的時代。這是一代人的財富故事,歷史潮流浩浩湯湯,為每一個資產管理行業的從業人員提供了眼花繚亂的機會。
在此,與其急著去評判這種近似畸形的高流動性是好是壞,不如暫且靜觀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資源的配置背后,總有其道理——每個個體理性選擇去留的背后,實質正是在用手或者用腳投票。體制原因或者其他,盡在其中。我們相信,整個行業的蛻變也正是在以這種看似雜亂無章的方式鋪陳展開。
所以,今天我們所講述的每一個故事的主角,無論你這一次的變遷是起承轉合,你已經注定了成為這股歷史潮流中的一個音符。牢記你的信托責任,堅守你的底線,精心你的專業,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聽到你更大的故事。
寫這段文字的幾天之前的某個夜晚,我在深圳聽縱貫線的演唱會。在羅大佑和周華健各自唱了一曲之后。老男人李宗盛調侃說,你們唱的歌都有點壞哦。雖然我們以前的記錄不太好,但是有什么關系呢?坦白一點說,男人基本上就是,寂寞難耐。
在表白了這段心聲之后,老李(雖然他自稱小李)操起吉他,彈唱起了那首著名的“寂寞難耐”。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也能代表你們躁動不安的心聲,但各奔前程的各位,我也想送你們一句以共勉——人不折騰,枉中年。
光陰恨短,祝你接下來有個長長的故事,下筆有神。
理財周報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