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2009年基金三季報 > 正文
□晨報記者 李銳
三季報完整出爐,基金“家底”浮出水面。截至昨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533只基金披露2009年三季報。果然不出所料,在市場遭遇8月份的持續重挫之際,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普遍降低了股票倉位,降幅達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基金凈值的普遍縮水,也導致了基金三季度的整體虧損,而即使如此,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仍然達到2.25萬億元。
看點一:資產規模超過2萬億元
盡管今年第三季市場出現連續重挫,相比二季度末,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出現了下降,但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仍然堪稱龐大。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533只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高達2.25萬億元,相比二季度末的2.3萬億元,減少了500億元。如果考慮到三季度期間上千億元的新基金“輸血”,那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減少的情況應該更為嚴重。不過,三季度末基金份額達到2.33萬億份,卻比二季度末增加了200億份,而這應該也是新基金密集發行的功勞。
毫無疑問,在所有基金產品中,偏股型基金占據了絕對主力。開放式基金三季度資產管理規模為2.14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為1.36萬億元,相比二季度末增加了300億元,而混合型基金則同期減少了300億元,估計與指數型基金的密集發行相關。
看點二:股票倉位普遍下調
今年以來,基金的持續加倉,成為市場不斷上行的推動力,而到了三季度,基金操作掉頭變成了減倉,不過仍然整體保持了較高倉位。
同樣是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截至三季度末,377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為77.09%,比二季度末整體平均83%的倉位,降低了6個百分點;如果剔除次新基金,則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倉位為79.3%,比二季度末有3.7%的降幅。
當然,基金三季度的減倉也情有可原。畢竟,今年來市場漲幅可觀,而隨著經濟的復蘇,對貨幣政策變化的擔憂以及為明年行情布局等因素,必然造成基金采取較為謹慎的策略,而目前77%的倉位,也表明基金對后市謹慎中依然相對樂觀的態度。
看點三:第三季整體虧損超700億元
市場的持續下挫,導致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的整體虧損也在預期之中。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基金已實現收益為1228億元,但報告期內全行業仍整體虧損718.3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462億元和155億元,主要原因是股市下跌使基金浮虧大幅增加。
從基金公司來看,華夏、易方達、廣發、大成、交銀施羅德分別給投資者帶來82億元、45億元、33.8億元、29.5億元、27億元的負收益,而給投資者帶來最大利潤的基金公司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三季度實現利潤24億元。從具體產品來看,基本也是規模越大虧損越多,華夏滬深300、嘉實滬深300、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上證50等四只基金同期虧損最多,分別達到30.3億元、21.5億元、20.8億元和20.5億元。此外,中郵核心成長、華夏藍籌核心、長城品牌優選、華夏優勢增長、交銀穩健等虧損也相對較多。相比之下,QDII基金成為三季度贏家,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華夏全球精選、南方全球精選、嘉實海外中國股票等收益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