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九月,第一支股票型QDII基金正式揚帆出海。彼時A股市場正經歷最后的狂歡,“港股直通車”熱到爆棚,而次貸危機才剛剛顯現。從最初四只QDII火熱問世,到工銀全球逆勢出航,股票型QDII基金一年來飽經風雨洗禮。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實體,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兩房”危機、雷曼破產,商品市場回檔,QDII基金經理們正面臨最嚴峻的考驗。根據目前公布的最新凈值數據,截至11月6日,上投亞太凈值為0.374元,華夏全球為0.480元,南方全球為0.501元,嘉實海外為0.394元。“腰斬”過后QDII又步入“三毛檔”,從基金經理到憧憬海外的投資者,現在的心情恐怕都略帶酸楚。
生不逢時
李依然是2007年數千萬投資者中的普通一員,當他在9月15日得知雷曼兄弟倒閉的消息時,被A股折磨了快一年的神經再度承受重創。“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我的上投亞太又要跌了。”去年10月,李依然滿懷希望的認購了20000上投摩根亞太優勢QDII基金。當年絕大部分基金發行都存在狂熱的購買情緒和不知出處的投資信心。“當時沒覺得次貸危機是個大問題,就覺得海外市場遍地黃金。都說“港股直通車”就快推出了,要抓緊搭上QDII這個早班車。”在此后的一年里,國際市場的風雨飄搖給李依然當頭澆上了一盆冷水,基金凈值“腰斬”過后仍未止跌勢。“搶著認購的人太多,我只配售到5000的基金份額,當時還挺遺憾,現在反而應該感謝跟我一起買基金的“難友”們。一年來國際市場發生這么多大事,我的心態也慢慢平和下來。在這樣的劇變下,QDII基金經理能做的事也不多,連國外的貨幣市場基金都不安全了。”
事后看來,幾只股票型QDII基金的出海生不逢時。在A股市場迭創新高,國內流動性過剩和外匯儲備持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QDII基金的獲批具有相當的突然性。國內基金公司倉促上陣,準備工作缺乏,在市場情緒的推動下迅速建倉香港和海外市場。“港股直通車”不久后被叫停,港股國企指數暴挫。隨著花旗、美林等華爾街巨頭相繼公布虧損的財務報告,一度被認為已得到控制的次貸危機忽然間惡化。“生不逢時”的QDII還沒有仔細領略到海外風光,就已經無可避免地被卷入風暴之中。
業績表現差強人意
圖上標注:各基金首發募集金額1、2007-09-19日南方全球490億元, 2、2007-10-09日華夏全球630億,3、 2007-10-12日嘉實海外738億, 4、2007-10-22日上投優勢1163億,5、 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合指數6124。6、雷曼破產,2008年9月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
在大海上航行,不但要克服氣候劇變、航路不熟以及語言不通等重重困難,更害怕的是碰到臺風,這些因素對QDII基金“航海”同樣影響重大。在過去的一年里,國際市場風高浪急,次貸風暴讓整個華爾街虧損逾4000億美元。華爾街上那些聲名顯赫的大型機構在痛苦中掙扎,貝爾斯登易主、兩房國有化、美林被并購,還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公布巨額虧損。試水海外的QDII基金先是遇上氣候劇變、航路不熟,不久后臺風也在措手不及間降臨。那些巨型金融航母尚且自顧不暇,基金系QDII凈值的大幅縮水也在情理之中。
平心而論, QDII的表現并非看上去那么令人失望,QDII廣受責難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凈值絕對數的觸目驚心。
與同類海外基金相比QDII并未大幅落后。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在今年第七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上提及,“從我國QDII的整體來看,并不遜于全球同類型基金,而且好于國內A股的整體回報,其中超過50%的QDII今年回報排在全球同類基金的前列。如果與基準指數比較,今年以來有44%的QDII戰勝了業績基準”。
根據好買基金的統計,今年前三季度QDII 平均跌幅為36.87%,而國內161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跌幅46.38%。與國內基金相比,QDII的成績單也不算難看。
分析基金半年報數據,上投亞太和嘉實海外虧損最大,凈值分別下跌29.83%和28.56%,分別跑輸業績比較基準1.1個百分點和1.25個百分點;華夏全球和南方全球上半年凈值分別下跌18.7%和16.22%。其中華夏全球跑輸業績比較基準6.83個百分點,南方全球略微跑贏業績比較基準0.25個百分點。此外,今年2月份成立的工銀全球相對其他QDII基金損失較小,報告期凈值下跌7.3%,并跑贏業績比較基準1.65個百分點。而第三季度在金融風暴影響下,QDII凈值繼續大幅下跌。三個月的時間里,南方全球下跌21.53%,華夏全球下跌16.94%,嘉實海外下跌21.66%,亞太優勢凈值縮水達22.77%。
南方全球精選基金三季度跑輸業績基準1.27個百分點,在三季報公布的資產組合中,股票投資占比25.93%,基金占比61.34%,采取FOF的策略投資于多個海外市場。FOF投資策略是降低學習成本的一個捷徑,這可以較好地解決國內管理人對他國證券市場缺乏深入了解的問題。應對海外金融市場動蕩,南方全球除了降低其在香港市場的配置比重外,還較好地把握了香港本地地產板塊、中資電信板塊、基礎建設板塊和能源板塊的投資機會,適度回避了中資金融、地產、工業制造等較容易受宏觀經濟影響的板塊。
華夏全球在已發行的QDII產品中采取的是最為積極的全球投資策略,從風險分散角度看則是與A股相關度最低的基金。三季報公開信息表明,華夏全球略微戰勝業績基準0.11個百分點,其組合中股票投資占比65.58%,基金占比7.73%,出于對當前部分股票估值水平的認可,基金倉位較半年報時有所增加。該基金今年上半年采取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股票倉位保持在較低水平,集中投資在能源以及新興市場的金融、電信、日常消費等行業,這些行業防御性較好、盈利前景較清晰。個股選擇上,堅持深入研究的原則,投資于管理良好、業務發展穩健的公司。
嘉實海外中國基金主投中國概念股票,其業績比較基準為MSCI中國指數,投資組合中股票占73.08%,其余部分投于貨幣市場。基金在今年適度調低倉位,于3月中下旬開始加碼香港市場,5月下旬開始降低組合頭寸,取得了一定效果。在第三季度基金業績較為穩定,跑贏基準4.38個百分點。行業配置方面看好擴大內需帶來的結構性機會,超配基建、電力板塊,以及需求穩定、能夠抵御通漲的必須消費品、醫療健康、網絡游戲等,低配可選消費、有色、房地產等行業。
上投亞太優勢的基金定位相對較合理,其業績比較基準選擇為摩根斯坦利綜合亞太指數。但在今年市場動蕩中凈值下跌幅度居前,顯示出投研團隊對于具體配置把握欠佳,與其長期保持高倉位亦有關系。半年報顯示,基金持股倉位79.80%,其中33.17%投于香港市場的中國概念股,接下來依次是澳大利亞11.88%,韓國9.30%。上投亞太定位于亞太市場,偏重金融、能源、原材料板塊。跟嘉實海外類似,上投亞太同樣看好中國等新興市場中具有競爭力和結構性優勢的企業。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