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付 剛 北京報道
“這大半年來,我們的基金凈值損失了一半,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卻創了歷史新高,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9月10日,記者隨機在北京幾家證券營業部調查采訪時,不少基金投資者主動向記者義憤填膺地“投訴”。
在他們看來,在如此低下的投資業績面前,基金公司依然收取非常高的管理費和申購贖回費,顯得極不合適,也讓他們傷心至極。不少基金投資者甚至強調,對于未來繼續投資基金心灰意冷。
管理費創新高
當A股已持續下跌近一年,券商收入普遍大減,甚至有的已開始裁員時,9月9日,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基金公司現在還沒有裁員的必要,這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比去年同期還高。
記者翻閱基金公司2008年中報數據,發現這位總經理的判斷確實得到了數據支持。據天相統計,今年上半年,59家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共188.33億元,是去年同期(即2007年上半年)56家基金公司管理費84.83億元的兩倍。
在188億元的管理費收入中,近半數被排名前十位的基金公司收入囊中。而在這前十家中,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均超過10億元。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排名后十位的基金公司合計收入不到3億,不及前十位基金公司中一家的收入。排名最末的浦銀安盛是剛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其管理費收入僅有512.7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不僅基金的管理費創出歷史新高,托管費和券商傭金也站到了歷史高點——券商、銀行分別拿走逾60億的傭金和托管費。
此外,與上述歷史新高相對應的一個更驚人的數字是——59家基金公司旗下364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凈虧損1.08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虧損紀錄。
強烈的對比,正在使得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盈利模式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高度質疑。
不少基金投資者向記者抱怨:“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玩的都是別人的錢,虧不虧他們也不受損失。市場暴跌,我們投資者損失慘重,但基金公司的收益反而大幅增加,反差太大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分析師就此指出,基金公司上半年管理費收入大增主要得益于2007年下半年新基金發行的火爆,讓基金公司規模急劇膨脹。而在此輪A股下跌速度太快,基金投資者多沒來得及贖回的背景下,基金業整體規模上半年仍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從而導致管理費收入快速增長。
這位分析師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基金業管理費收入明顯高于基金業績的增長速度。根據他掌握的數據看,2004年到2007年,除在2006年管理費收入增長速度低于基金業績平均增長水平之外,其余幾年管理費收入均明顯高于業績增長速度。
她進一步分析認為,管理費收入同比劇增的狀況將不會延續,從今年以來的新發基金狀況來看,新基金在今年為基金業提供的增量將不足基金業的十分之一。
“況且,基金投資者潛在的贖回欲望十分強烈,如果A股出現較大反彈,可能會出現集體止損,基金業管理費收入會有所減少。”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