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非得已?
研究員被業內詬病,難道真是研究水平所致,難道業內就沒有判斷準確的研究員或研究機構?據記者了解,事實并非如此。
據消息人士透露,上海某知名券商研究所所長李先生年初在其內部研究交流會上曾說,2008年大市至少要跌至3500點以下。但是,他們并沒有在2008年策略研究報告中將這一觀點寫出來,原因是業內當時并未形成看空氣氛,標新立異容易招來基金等主流資金的責難。而此前,業內還流行著一個研究員唱空被迫辭職的故事。據傳,深圳某券商地產行業研究員在去年9月份時開始唱空地產股,但當時很多基金對此充耳不聞,該券商研究機構對此唱空言論也非常惱火。
那么,為什么研究員看空而又不敢唱空呢?觀察人士認為,很大部分原因是A股市場的交易體制造成的。A股只有做多才能賺錢,因此不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券商唱空是沒有市場的。特別是券商面對的客戶多數是基金,而基金講究的是凈值,如果股市不漲,凈值就上不去。此外,目前券商的報告沒有什么機密可言,報告寫完后,就會滿天飛,這并不便于主流機構出貨。
那么,在3000點之下,為什么機構還在唱空?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私募經理稱,這里面有玄機。大盤跌破3000點后,機構們發現已經沒了繼續拋售的空間,規模性減持的余地并不大。反之,如果在此點位附近增持,因資金規模的原因,增持后的成本很可能與在4000點之下進行大規模減持的成本相差不多,那就意味著在減與增之間做了無用功。而目前的基本面確實難以支持大盤跑到5000點以上。機構缺乏足夠的盈利空間,也缺乏足夠的安全性。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在3000點之下繼續唱空,從而獲得足夠的廉價籌碼。
可以肯定地說,研究員應該不是股市下跌的元兇。但是,在A股市場上,研究員的確缺乏獨立的研究精神,也缺乏發表獨立研究報告和觀點的客觀環境。研究員在很大程度上被大眾利益所牽絆,到頭來卻又遭到大眾的唾棄。說不冤其實也挺冤。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