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基金 >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專欄 > 正文
從6124點到3000點的下跌,由于國內外一系列復雜的經濟因素作用引起的。國內的通貨膨脹預期、上市公司利潤增速下降以及美國的次貸危機等,都使得中國股市面臨調整的壓力。應該來說,前期股市過快上漲,積累了相當的泡沫和風險,的確也需要逐步釋放和消化,部分基金公司也采取一定的適度減倉動作。但我們從流通市場參與主體力量的比較來看,從整體而言,從6124點到2736點,基金并不是主要的砸盤力量。由于小非和戰略配售解禁進入流通,基金也無法承受其中的拋盤。隨著未來兩年大小非逐漸解禁流通,市場博弈的主導權從以基金為代表的證券資本過渡到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基金持股市值市場占比將繼續大幅度下降,基金對于股市的主導權將繼續下降,由此給中國股市帶來了深刻變化。
當前,不少對于基金的分析評論是基于所謂的“Topview”數據。滬深證券交易所實行的是撮合成交交易制度,買賣雙方是由交易所撮合成交的,但交易時并不知道交易對手方。比如一家北京的大型基金公司買入某只股票,另外一家在深圳的大型基金公司賣出同只股票,兩家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部門和中央交易室按照既定程序進行下單交易,下單時各自并不知道買賣盤是哪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哪只基金,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交易行為。但由于個別分析人士可以看到“topview”,可以擁有“最高的視野”,可以看到最后成交的“底牌”,因此據此就得出“南北兩大基金巨頭慘烈對決”的結論,并且進行了“故事化”演繹。這樣就把正常交易行為“故事化”了。如果兩家基金公司對于某些股票都是買入行為,則個別分析人士演繹為“南北兩大基金巨頭聯手哄抬”。如果都是賣出,則演繹為“南北兩大基金巨頭聯手砸盤”。不管是買入、還是賣出都可以做深度“故事化”演繹,基金正常交易行為被無限放大、上綱上線,讓市場和投資者無法辨別其中的真偽,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誤解和猜疑。
如果把這種分析方法推而廣之,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假設有效股票投資者總人數是4000萬人,是否可以理解為是2000萬人對另外2000萬人的“殘酷戰爭”,是4000萬人之間的慘烈對決呢。市場本來就是如此,有買有賣,否則也不能稱為市場了。今年以來分析人士普遍將市場下跌歸咎于基金的砸盤。如果要下基金砸盤這個結論,首先要分析在全部賣盤中,基金的賣盤占多少比例?如果一只股票在某一天成交1億股,說明有人賣出1億股,有人買入1億股,看看基金是凈買入還是凈賣出,如果是凈賣出,看看基金凈賣出的數量占當日成交量的比例是多少?如果比例很小,很難得出是基金在砸盤的結論,其他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可能主導了這只股票的走勢。總之,對于某一投資主體交易行為的分析,應該把它與全體投資者做個比較,這樣比較全面和準確。
我們一定要掌握全面和準確的數據,到底是誰在賣出。如果是基金在賣出股票,那為什么基金股票倉位沒有實質減少以及股票方向基金沒有出現巨額贖回呢。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指數從6124點打到3000點以下,是做為天然多頭的基金嗎?!原來市場是二元結構,基金與其他投資者,流通股票數量基本固定,博弈力量此消彼長,分析框架和思路比較簡單。現在在流通股東之間新增加了持有巨大股票數量的“大小非”,這些大小非持股數量是現有流通股票數量的幾倍。即便是所謂實力超群的基金,在大小非面前,仍然面臨侏儒和巨人的博弈。
我們評判基金要堅守一個底線,就是基金運作是否違法違規。違法違規,當然要嚴懲不貸。只要基金守法合規,在規則框架內的投資運作,都應得到體面和有尊嚴的尊重。
如果我們觀察基金的角度仍然是“從基金中來到基金中去”,仍然認為市場主力是基金,仍然言畢稱基金的話,那我們可能無法全面、客觀、全局地掌握證券市場的本質及內在規律。要跳出基金的格局,把基金放到證券市場大格局大背景下討論,唯如此,對于基金的分析和評論將會更加客觀和公正。
胡立峰簡介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公司首席基金分析師,從1998年3月開始研究基金,是一位與中國基金業共同成長的研究人員,也是一位見證了中國基金業十年風風雨雨并一直堅持不懈關心這個行業的證券從業人員。胡立峰也是“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評價資訊系統”的第一開發人和項目組組長,這個系統記載著中國基金業從1998年3月以來的每一個公開數據,積累了大量的基金數量分析模型。該系統獲得“2007年度全國證券期貨系統科學技術最佳創新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