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遭遇制度“硬傷”
值得注意的是,繼博時價值增長停收管理費后,其余三只在合同中約定價值增長線的基金凈值距離該“紅線”仍有一定距離,且多數基金并未在銷售合同中約定有關停收或降低管理費的條款。因此,如何將基金管理費收入與業績掛鉤,并納入合法的監管體系成為費率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某基金公司一高層人士的表態暴露了當前基金收入體系的“硬傷”。據透露,基金公司少收或者停收管理費目前實際上缺乏行業共識和理論依據,因為國外有的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得很低,但前提條件是如果基金業績好,亦可獲得相應的獎勵提成。
也有不少基金負責人透露,雖然基金公司內部已經開始探討改革的可行性,但目前還沒有形成具體方案;重要的是,管理費改革涉及整個體制的改革,不是少數基金公司或是短期內就能改變的。
“如果沒得到管理層統一部署,基金公司不可能單方面自行更改。”一基金公司銷售經理直言,其實基金公司管理費水平就相當銀行利息一樣,具有“強制性”,因此基金管理費可效仿銀行利率,監管部門對管理費基準進行調控;同時,基金公司內部對業績下跌也形成約束機制,如勒令業績較差的基金經理“下課”。
是否調整業內意見不一
《基金法》起草小組原組長王連洲稱,對于基金旱澇保收的盈利模式,其實《基金法》早在起草時就已為基金公司降低管理費留下了空間。王連洲認為,基金公司與基民之間屬信托法律關系,管理費的高低屬于合同約定范圍;而在目前股市低迷,基金投資者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適當降低管理費勢在必行。
一位法律界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固定費率制實際上與基金業績之間并不存在必然聯系。據分析,國際上絕大部分公募基金均采取固定費率制;一般只有對沖基金、專戶管理的資產才會將管理報酬與業績掛鉤,實行浮動費率制,但其投資風險也較公募基金大大增加。國內基金業如果實行浮動費率,很容易帶來基金違規行為的發生,而固定管理費能夠在客觀上抑制基金管理人的過度投機行為,有利于處于發展初期的基金業發展。
安信證券研究員任瞳認為,基金公司管理費應該合理定價并與業績掛鉤,但目前沒有一個具體標準可以衡量基金公司服務的價值,同時近半年來的單邊下跌也不足以成為要求基金公司調整管理費的依據。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薇向記者表示,博時價值增長停收管理費主要由于該基金在弱市發行,為了增加投資者信心才設置保護性措施。由于市場上基金類型各不相同,很難用相同標準進行衡量。
三種方案
可供選擇
“私募基金的操作比公募基金靈活,有什么重大決定通過大會表決就可以決定,如果業績不好也可以直接撤資。其實,公募基金業可以效仿私募基金的這些做法。”一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受訪時坦承,雖然公募基金短期內不可能完全照搬私募的盈利模式,但私募在風險控制方面的制度設計仍值得借鑒和參照。
而對于基金管理費改革模式,上述法律界人士則提供了三套“備選”方案。據介紹,綜觀各國經驗,規范基金管理費收入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市場手段,即對基金管理費采取自由放任主義,費率標準完全由市場確定,這種模式以英國的高度自律管理為代表;二是借助行政手段,即基金管理費標準由監管部門決定;三是憑借法律手段,即基金管理費由雙方自由協商,基金持有人對于不合理的基金管理費可申請司法救濟,這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該人士建議,基金管理費率更加靈活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例如可以根據基金管理的難易程度,基金規模確定基金的管理成本,譬如將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費設定為股票型基金管理費的1/4等做法。
任瞳表示,基金管理費調整應在行情走穩時進行效果較好,并且結合歷年數據進行綜合詢價,最終確定合理的管理費率。李薇則指出,管理費改革并非提高基金業績的唯一手段,現在基金公司可以做的應當是更換不合格的基金經理、調整投資策略,以及在精選個股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