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投資者維權調查:買基金買出煩惱一串(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09:28 燕趙都市報
基金信息披露尚需完善 講述人:池先生 作了多年基民,有些事情就看出門道。事實上,有時基金公司對于基民的信息傳遞是不明確的,甚至是片面的,會導致基民利益受損,比如,拆分(或大比例分紅)后的大量申購,確實降低了凈值,但也會稀釋基金收益。 舉例說明:某明星基金現在的資產總規模為9億元,每份凈值為2.25元,總份額為4億份,假定該基金資產全部為股票型資產。你目前擁有該基金1000份,則市值為2250元。一個月后該基金的股票資產升值10%,則該基金一個月后資產總規模為:9億+9億×10%=9.9億元,每份凈值為9.9億元/4億份=2.475元,你的基金市值變為1000×2.475=2475元,一個月凈收益為2475-2250=200元。現在該基金進行拆分,凈值歸一。凈值歸一后將引來大量申購,短期內達到90億的控制規模,則該基金現在的資產總規模為90億元,總份額為90億份,你的基金份額為2250份。因為新申購款還沒買入股票,則它的股票型資產仍為9億,其他81億資產均為現金。我們同樣假定一個月后該基金的股票資產升值10%,問題出來了,那81億的現金資產這一個月能增值多少呢?顯然,基金公司不可能瞬間完成建倉并讓它跟上股市的步伐,我們樂觀地按這些新申購資金的50%能跟上股市步伐計算吧(事實上這基本不可能),則該基金一個月后資產總規模為:90億+(9億+81億×50%)×10%=94.95億元,每份凈值為:94.95億/90億份=1.055元,你的基金市值變為1.055×2250=2373.75元,一個月凈收益為2373.75-2250=123.75元。 兩相比較,拆分后的收益率降至不進行拆分的6成。 點評:事實上,投基熱是2006年下半年起開始出現的一個投資現象。許多基民在入市前,對基金及其操作并不了解,可以說是跟風入市,存在很多操作誤區,比如越便宜的基金風險越小。而拆分或大比例分紅也正是基金公司看準了這一點而進行持續營銷的一個手段,單從營銷手段來講,這并沒有什么不妥,但是基金公司是否也應該在大規模宣傳分紅與拆分帶來的凈值歸一的同時,也深入地講解這樣的變化可能會帶來的投資風險或一定時間內的利益折損,以給投資者全面公正且客觀的信息呢? 基金公司故意“放大”收益 講述人:王國華 當初我在購買基金的時候,看到基金公司在其產品宣傳單上有“預期收益”的字樣,為了使投資者購買基金產品,基金公司往往將“收益”兩個字打得很大,卻將“預期”兩個字打得很小。這樣就對我的投資產生了一定的誤導作用。 點評:一般情況下,像股票型基金這樣的產品是不允許有預期收益的,因為它的收益是很不確定的。而像貨幣市場基金這樣的基金則可以估算出它的預期收益,因為它主要投資于債券,債券市場的投資風險相對是很小的,通過一些計算方法是可以算出它的預期收益的。 投資者在購買基金的時候,還是應該看基金的長期表現,選擇長期持有,這才是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另一方面,只有基金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基金信息披露不斷公開化和透明化,才能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擁有更多的客戶群體,讓客戶更安心地選擇基金投資。提供客觀、準確的投資及收益信息,引導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進行積極防御是基金的職責所在。 代銷機構委托“不成功” 投資者收益受損 講述人:蔣正(滄州) 2006年,我通過某證券營業部認購了某股票型基金,認購金額為3萬元。2007年初,看到基金“到點分紅”的特點,加上看好2007年股市,我到該券商營業部柜臺,提出修改分紅方式的委托,將現金分紅更改為分紅轉投資,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資基金的費率成本,一方面可以盡可能地分享到該基金的成長,獲取更多的收益。當天的委托過程非常順利,委托結束以后,我就沒有再關注這件事。直到最近,查看賬戶才發現自己的分紅依然是現金分紅,自己的基金份額并沒有增加,也就是說自己的分紅方式根本沒有更改為分紅轉投資。 點評:對于客戶的指令,券商應嚴格執行,這也是經濟社會中誠信原則的最基本要求。客戶要求變更分紅方式,依程序辦理了變更手續,但最終券商沒有變更,這顯然違背了客戶與券商之間的約定,也是違背《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如果根據市場行情計算,“分紅轉投資”的收益大于現金分紅的收益,那么券商不僅信譽受到損害,還要賠償客戶的這部分經濟損失。 銀行宣傳有意模糊概念 講述人:張立國(保定) 前幾天,本人到建設銀行的某網點去辦理業務時,銀行柜面人員積極給我推薦一種“基金產品”,聲稱“是目前所有基金中最好的基金,是只漲不跌的基金”,并拿出該“基金”最近一段時間的收益情況讓我看。早一段時間購買的幾只基金現在基本上都沒賺到錢,現在真的有這么好的基金嗎?我懷著好奇的心理認真地向銀行柜面人員咨詢,這時候銀行人員拿出了該“基金”的宣傳彩頁,我發現整個宣傳材料中沒見到一個基金的字眼,卻是某保險公司的投資連結保險產品宣傳折頁。于是我就很納悶地問銀行人員“到底是保險還是基金呀”,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是保險公司自己發行的基金”。這時候旁邊柜臺的其他人員看我認真詢問這個產品,也一起過來給我介紹“這個是基金,不是保險,我們是專業代理銷售基金的,絕對沒問題”。 點評:投連險和基金的共同之處在于“專家理財”,投資者的資金都是由專業投資團隊運作。但僅因為這一個共同點,就被某些保險銷售人員說成“就是買基金送保險”,“投連是基金中的基金”,如此表述對專業人士來講沒有大礙,但對于缺乏投資概念的大眾來講,難脫誤導之嫌。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