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連洲:推進基金業市場化改革四舉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9:55 證券日報
□ 王連洲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隨著股市的大幅調整,曾經讓業界振奮不已的基金“搶購”的火爆場景,因基金業績的普遍滑落似乎風光難在。 剔除投資者情緒波動,從基金行業發展的角度考慮,要沖破影響中國基金市場健康發展的羈絆,維護和增強基金市場活力,繼續使基金成為公眾的重要投資選擇,有必要就深化基金業市場化改革、改善基金市場監管模式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并且應當成為當前基金市場著力迎戰的重要任務和目標。這主要包括如下四點。 借鑒“私募”經驗 業績與報酬正關聯 科學、合理調整基金利益在投資者、管理者等基金當事人之間的分配結構,平衡基金各當事人的利益訴求,推進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正向關聯。 現在一概按基金資產凈值計提管理費用的辦法,管理人旱澇保收,涉嫌行業價格壟斷之嫌,存在著權利和責任不對稱、收益與風險不對稱。這既不利于投資者利益保護,也不利于調動基金管理人履行責任的主觀能動性,更不利于通過市場競爭提升整個基金業管理水平;反而有可能大大增加管理人有意無意損害投資者權益、喪失誠信操守的沖動。無論是基金的“拆分”、基金的“復制”,還是不按規定進行基金分紅或者少分紅,都可以在這里探索到根本的初始動因。 科學、合理調整基金收益分配機構,借鑒“私募基金”的一些做法,實行基金業績與管理報酬一定方式的正向關聯,還有利于進一步強化、完善和健全基金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內控機制,將有效改善專業人才在“公募”、“私募”之間,因利益機制差別過大而出現的頻繁流動現象,更有利于創造平等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穩固基金公司的骨干專業隊伍。 引入員工持股 改革基金公司股權結構 實施基金管理股權結構多元化、多樣化改革,基金公司專業人員的持股權益問題,宜早日納入議事日程。 基金管理公司應當被認為是按照信托法理成立的“受人投資之托、代人投資理財”的受托財產管理機構,其本質是憑借智力資本為公眾提供投資服務的團隊集體,而非一般憑借產業資本提供物質產品的加工貿易企業。基金管理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精干的人才、優良的業績、誠信的操守、高效的服務。鑒于基金公司受托管理他人財產的特質要求,重要的不是由哪個背后的股東建立或者控股這個基金公司,而是由哪些具有資質的專業人員來支撐這個基金公司。 據有關資料,有限合伙制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國外為數眾多,并且長期實行員工持股。美國富達,家族持股49%,員工持股51%;美國景順集團,員工持股40%。我國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多為國有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一些國有大企業控股或參股。 推動基金管理股權多元化、多樣化的改革,運用多種方式和辦法,對公司員工實施持股權益的激勵和約束,對于穩定專業隊伍,調動專業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避免有關人員違規行為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當然,實施這一改革,可能還會遇到不少實際問題,因而需要考慮周全、統籌兼顧、穩妥推行。目前有些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東會和董事會,可能已在著手大力推動這一工作的進行,并已開始制定相關方案。 降低基金管理公司的準入門檻 降低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準入門檻,讓更多具有一定資質要求的機構、單位或個人有可能通過市場擇優進入基金管理業,將基金公司的這一“品牌壟斷資源”,逐步成為市場優選的“一般殼資源”。 這是優化基金市場資源配置、保護基金投資者利益、促進基金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需要。前不久博時基金公司的部分股權,居然被一證券公司動用63億多元的天價競拍走,這使很多人感到有些超乎尋常。這個價格高低與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不能否認,基金公司的凈資產并不高,之所以被賣到了如此天價,實際上被看重的主要是“特許的壟斷殼資源”,特別是由專業人員、智力資本逐年累積的幾千億元的基金資產規模。不少人認為,這未免不是現有監管模式下出現的特別景象,很難說是一個市場化的正常價格反映。有人甚至設想過,且不說拿63億元購買博時基金公司的部分股權,就是拿出其中的40億元、30億元,甚至20億元來招募相關人才,進行有效組織并受到同樣的環境關照,就不難再造一個為投資者提供可能更優質服務的全新“博時基金公司”。這當然只是旁觀者的一個遐想而已,但不管怎樣,基金公司高門檻的計劃控制進入制度,對充分利用和配置基金市場資源,促進基金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并不見得有利,對基金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也更非福音。可以設想,以逐利為本質特性的資本,以如此高昂的成本價格入門一個基金管理公司的部分股權,它今后將怎樣以收回成本和爭取盈利的心態,來琢磨應對這個需要善待的市場和不成熟的基金投資者,這其中存在相當大的想象空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