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戶理財牽扯各方利益 銀行可能拒與基金共享資源(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4:40 華夏時報
由于單個客戶的專戶理財業務每筆資產不得低于5000萬元,這就意味著,基金公司能從中提取的管理費少不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專戶理財的激勵制度與公募基金迥然不同。從事專戶理財業務,基金管理人最高可提取凈收益的20%,這會是基金業前所未有的一筆大收入。 雖然在去年的大牛市中,許多基金創造了幾十億的收益,但這是歸基金全體持有人所有,與基金公司無關,但如今基金公司通過開展專戶理財業務能提取最高20%的收益,顯然會極大調動基金管理人提高專戶資產收益的熱情,從這一個角度看,也使基金公司向專戶進行利益輸送有了理論動機。 此外,由于專戶理財業務無需向公眾公布投資組合和投資收益,這讓外界很難獲取“利益輸送”行為的直接證據,外部的監管落實將非常困難,這也可能加劇基金管理人的利益輸送沖動。 利益挑戰監管 在銀河證券研究員王群航看來,如果缺乏完善的市場監督,公募基金很可能被私募基金“邊緣化”。 聯合證券研究員冶小梅分析認為,目前階段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和聲譽機制,以及針對投資管理人和投資經理的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平等競爭機制,以使得專戶理財進行利益輸送的收益下降或成本增加,從而使其利益輸送動力大為降低。 多位基金行業研究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均對基金專戶理財應有的防火墻提出建議: 首先,在投資方向上,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投資方向要盡量避免和其他基金重疊;其次,基金的公募產品和專戶理財產品的隔離,不應該僅僅體現在組織人事方面,還應該體現在研究部門方面,盡量不要共享研究平臺,否則在分享同樣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會出現利益輸送的現象。 但這些人士也強調,諸如采取一些物理隔絕的措施在實際操作中能有多大的效果現在還很難判斷。 “防止利益輸送在國際上也是一道難題,中國基金業還需邊走邊學。”業內人士說。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