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戶理財牽扯各方利益 銀行可能拒與基金共享資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4:40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付 剛 北京報道 “別看現在獲批的基金公司表現都很亢奮,其實,基金專戶理財業務短期內不可能出現‘熱捧’行情。” 一家商業銀行基金托管部的負責人2月21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盡管基金專戶理財業務已經開閘,但從規定的5000萬元以上的專戶業務門檻來看,基金公司短期內很難獲得大批量的專戶客戶。 這位負責人言外之意還有,銀行手中這類客戶雖然很多,但并不會輕易拱手相讓。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面對銀行捂緊客戶資源的重壓下,基金公司還在遭遇基金利益輸送這一更嚴重問題的“夾擊”。對于基金公司開展專戶理財業務,社會各界普遍擔心——公募基金與專戶賬戶之間會否存在利益輸送。 怎樣才能避免某一類客戶的利益受到損害?從目前的監管政策看,防范措施并不到位。 基金銀行暗自較勁 2月18日,醞釀、爭議長達3年之久的基金專戶理財業務終于開閘。國泰、中海、易方達、南方等9家基金公司宣布,他們已成為首批獲準開展專戶理財業務的基金公司。 盡管上述9家公司中的多家公司隨后幾天即發表聲明稱,有很多客戶在與他們接洽相關事宜,基金專戶理財業務正在迎來“開門紅”,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卻告訴記者,這項業務絕非想像中的那么紅火。 根據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試點階段只允許基金公司開展5000萬元以上“一對一”的單一客戶理財業務。 這無疑將很多普通投資者擋在門外。5000萬的大客戶哪里去找? 金融業界普遍認為,順著銀行這根“主藤”,一定能摸到“大瓜”。招商銀行總行資產托管部陳立民也表示,只要擁有具有投資意愿的機構客戶,能夠為單一機構客戶提供個性化托管服務的托管銀行,就有可能與優良基金公司建立“服務零售型”的托管合作方式。 然而,記者調查獲知,銀行與基金公司之間的“關系”并非如此簡單。即便基金公司提出誘人的分成方案,銀行也多會傾向于自己開展相關專戶理財業務。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說,根據他們在一線操作的感受,基金專戶開展理財業務將遇到不可避免的現實困難。 他強調,目前,各家銀行手中都有一些達到5000萬元門檻的優質客戶資源,這些銀行也都先后開展了針對這些優質客戶的理財計劃。“但這些優質客戶各家銀行都盡一切可能在維護和發展,不可能會與基金公司共享。”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基金公司長期在抱怨,通過銀行渠道購買基金的很多個人投資者資料,銀行一直“捂著”不給。 “連個人投資者資料都不會共享,銀行怎可能輕易相讓大客戶資源?” “理論動機”充分 記者注意到,在面對銀行捂緊客戶資源的重壓下,基金公司還在遭遇基金利益輸送這一更嚴重問題的“夾擊”。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