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廓清價值投資誤區
《紅周刊 》:有人認為你不是價值投資者,因為你在去年8月賣出了萬科A和招商銀行。
李馳: 賣出并不代表著我不是價值投資者,巴菲特也賣出股票呀。我不認為好公司任何時候都會漲,招行和萬科也不是在任何點位都可以買入, 只有它的股價低于內在價值的時候才有投資價值。 如果上市公司過了成長期, 它的股價可能會盤整幾年的。我經常舉兩個例子,香港舉匯豐控股,內地舉中集集團,都是很優秀的公司, 但是好公司并不見得買入手立即會上漲, 短期內要想獲得高收益很難。 匯豐在過了成長期后曾經4年不漲,招行和萬科會不會也步其后塵呢?如果不漲,價值投資者就是喊得再響也沒有用。
再比如, 中移動從80港元跌到12港元再漲到120港元,這個痛苦的過程誰能忍受?又比如說,中國平安也是好公司, 你知道它未來會漲到超過80元,但是這段過程太難熬了。在這個過程中, 你還在不斷地和別人的同期收益做強烈對比, 或者說如果其他人同期的股票跑得快,我的跑得慢,心里就會很失望。如果你能坦然面對這個過程, 你就真是一個堅定的超級價值投資者了。
《紅周刊》:你博客的簽名是“慢即快、少即多;越不繁、越不凡”,就是
你對價值投資的具體詮釋了吧?
李馳:其實,這是理念層面的,沒有多少操作性。“慢即快”在我來說就是等待,一個是持股等待,一個是空倉等待。等待要有耐心,只有你等得時間足夠長, 你的賺錢速度才會不慢。比如,你如果從8月份空倉等到現在,也有5個月時間了,假設你有水平抄底,反彈后你又賺錢了。反過來說,就是欲速則不達,即fast is slow。
《紅周刊 》:價值投資主張集中持股,少即多。可是我看到有人說要構建一個投資組合的時候, 你也是頻頻點頭。
李馳: 這和我的集中持股理念并不矛盾。 我說投資組合理念錯誤是指投資組合并不能像宣稱的那樣減少風險,增加收益。它只能平滑你的波動,鈍化你對風險的感覺。我覺得說投資組合可以戰勝市場純粹是胡說八道。 假如你的投資組合中都是一些業績不好的股票, 還不如集中拿幾只績優藍籌股呢。 集中投資
是在做專業化的疊加, 而專家化的疊加你才能成功。
在目前這個階段, 我也認為構建投資組合可以減少散戶投資者的持股風險, 但是也要注意組合中股票的質量。 垃圾股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張沒有到期日的認沽權證,只要沒有到期日它總會反彈, 投資者不覺得危險很大。 但如果某天被摘牌了,它的風險就很大。
再做天氣預報游戲
《紅周刊 》:這兩年你經常做證券市場的應用題, 這次請你對2008年市場走勢再做次天氣預報吧。2月份即將進入限售解禁高峰, 或許對資金面的沖擊還不小。
李馳: 大非小非解禁從本質上改變不了走勢。 假設今天市場估值是10倍, 那價值投資人都會蜂擁而上,來等著大非小非賣掉。如果市場被高估了, 大非小非就成了向下的火箭助推器了。另外,哪些股票以及什么估值水平的大非小非解禁,也是需要考慮的。 如果在2005年初發行的股票, 那時增加供給是給大盤提供上漲動力, 現在你認為市場被高估了,就怕“籠中虎”出來,實際上現在大家都隱含了一個假設, 就是自己實際上是承認市場確實被高估了,所以大非小非出來就害怕,這是主要原因。此外,還得看是好公司的
大非小非,還是垃圾股的大非小非。
《紅周刊》:嗯,見解的確與眾不同。 我了解到你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與其他私募也不同, 更多是從公開信息中發掘機會。
李馳:不管是公募或者私募,都流行去跑上市公司調研, 似乎跑得越多就顯得你越勤勞, 但是我不這么認為。 我覺得你如果連研究報告的真偽都分辨不出來, 就沒有必要去調研。對投資者來說,調研并不是必要的事情。 有研究員和分析師在幫你調研, 對他們的調研結果你要重視。你要了解誰最厲害,你跟著他可以省掉很多差旅費。 人家研究得那么細了,你拿過來看看就夠了。
其實, 就是親自去了你能看懂嗎?在招行工作的有幾個買招行的?在萬科工作的有幾個買萬科的?這個問題我在新書《白話投資》里面也曾寫到。投資不是看的問題,而是判斷思考的問題。
漲價概念最受益
《紅周刊 》:你前幾天還在博客上判斷, 零售等內需型企業的春天來了。說到內需,你認為應該怎樣把握這條投資線索?
李馳:不是指全部內需,而是消費類的板塊。 你如果一定要從投機的概念說的話, 我認為機會一定在漲價概念上。 那些能夠轉移上游漲價壓力的企業是通脹受益的。 雖然原材料在漲, 但是你可以轉移到消費者那里去,即使政府出來調控,企業還是有漲價的能力, 這樣的企業不僅不受損失, 還會有相當程度的受益。 比如說全聚德可能就有這樣的能力。 通脹我覺得應該不會僅僅控制在結構性上, 而是有全面蔓延的勢頭 。2007年 ,金融 、地產受益最
大,今年可能是全面受益。
《紅周刊 》:聽說你現在也在做創投?怎么看待創業板?畢竟它風險還是挺大的。
李馳:對,我們已經專門成立了同威創投公司。我們要買便宜東西,但是二級市場上即使還有洼地,發掘的難度也增加了, 所以我就做創投和一級市場。 休息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從2001年退出B股后整整休息了兩年, 那些年主要做些低風險的債券投資。現在暴跌了,如果跌到價值投資者可以出手的區間, 我也不排除再回到二級市場做投資。我很看好創業板,盡管海外許多創業板市場都失敗了,但不能因為有蒼蠅, 就不打開窗戶進行改革開放。如果沒有創業板,中國可能就沒有偉大創新類公司的出現。至于你說的風險,我認為不要怕大家投機,投機和投資是孿生兄弟,沒有投機者在高位搏傻, 投資者就沒有高位退出機會。很多投資者永遠覺得自己最聰明,我在30多元賣掉萬科時有人說我傻,賣后又漲到40元了,可是有幾個散戶會在40元的時候賣萬科? 他心里會想,我比你私募都聰明啊。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看, 萬科都跌到24元了,又說是我對了。所以,風險教育也只能是被市場教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