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系QDII巨虧214億 集體折戟背后問號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7:59 每日經濟新聞
BY 祁和忠 每日經濟新聞 背負701萬戶基金持有人分散風險、追求財富的美好期盼,首批四只基金系QDII自去年9月19日起漂洋出海。其后,僅僅經過三四個月時間,就無一例外地折戟沉沙。截至上周五,四只QDII基金的總計虧損已經高達約214億元,虧損率平均為18%。本周,中國香港、印度、美國等海外股市繼續暴跌,QDII基金的損失在進一步加劇。“去年以來的次級債危機引發海外股市下跌,導致QDII基金受損。”每當受到普通投資者的質詢,QDII基金的基金經理就會用這類言辭予以沉著應對。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除次級債問題這個因素外,相關基金公司在管理技術、投研流程、風控手段等專業能力方面亦可能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 巨虧背后藏隱情 據基金公司最新公布的信息,四只QDII基金的最新平均凈值為0.82元,意味著當初以1元凈值認購QDII基金的投資者,其每份QDII基金份額已在短短三四個月時間里平均損失0.18元。 總結四只QDII基金的投資操作,它們在成立后都采取了極不正常的快速建倉的策略,對美國次級債問題所引發的股市風險視而不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違背了審慎投資的原則。四QDII基金都有長達6個月的建倉期,本來完全不應該如此倉促地建倉,在國際機構大把出貨時,進行高位接貨,這種低級錯誤令人不解。 早在去年8月,即國內QDII基金出海前,次級債危機所引發的問題已在國際上引起普遍關注,有關研究報告稱,次級債的高峰在08年,對股市的影響會持續較長時間。然而,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的管理人卻在具體的投資操作上沒有體現出起碼的專業能力,他們一分不少地提取了管理費,卻沒有盡到受托人義務。 QDII基金為何會對風險視而不見,出現集體性的重大誤判?QDII基金的投研團隊是否具備專業的管理能力?QDII基金的境外投資顧問——那些國際大行們在建議QDII基金快速建倉時,他們自己的資金有無進行反向交易,從而損害QDII基金的利益?職能部門證監會基金部是否能對QDII基金的投研與交易進行有效監管? 在QDII集體折戟的背后,隱藏著除次級債危機之外的重大原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