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信息網--據財新網報道,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8月1日表示,中國貿易順差縮小,資本外流持續,信貸風險也在上升,政府目前需同時處理去杠桿化和經濟放緩問題,現時可能并非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好時機。
陶冬坦言,研究中國經濟18年以來,首次見到中國經濟存在如此高的不確定性,過去幾年,經濟增長雖在信貸激增的同時得以維持,但同時也制造“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兩枚炸彈,中國經濟已經杠桿化,且信貸并非流向了能帶來生產力的領域。
陶冬預計,通貨膨脹可能成為危機爆發的催化劑,7月通脹率約為3%,未來受豬肉價格影響,CPI將由年初的2%升至年底的4%,明年達到5%,屆時央行將被迫加息。
他指出,未來一兩年中國經濟增長料能維持7%,但政府必須主動處理債務危機,拆除定時炸彈,相信中央政府有財力救援。6月的“錢荒”實際上就與影子銀行中總額達7.5萬億元的信托有部分集中于當月到期有關,而流向地方政府和企業的7.6萬億元理財產品也將于明年中到年尾迎來到期高峰。
陶冬表示,中央已積極在海外推動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人民幣國際化正駛在高速路上,預計到2015年,進度可達80%至90%,但現在或許并非是最好時機,考慮到國內貿易順差在縮小,資本外流還在上升,信貸風險也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