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亞銀行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柏軒說,銀行要在產品設計、銷售、道德上負起責任
理財周報記者 時曄/文
在理財產品遭遇集體性虧損之后,銀行如何來重新挽回市場信心?經歷了金融風暴之后,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理財市場是否遭遇減速?理財產品的結構與內容在發生著怎樣變化?帶著這些問題,理財周報記者專訪了東亞銀行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柏軒。
明年銀行理財市場增速降1/3-1/2
理財周報:國內理財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現在突然經歷了一次金融風暴,會對理財市場發生怎樣的影響?
陳柏軒:相對來說,這次中國內地市場還是比較幸運的,除了QDII處在高位遭遇虧損外,沒有雷曼兄弟的債券。其實,經歷過這次風暴之后,投資者判斷風險的能力要比以前成熟了。另一方面,次貸危機使得監管機構監管力度在加強,所以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中國也會比較重視。我想,國內的理財市場發展會慢一些,但會健康起來,無論研發還是銷售方面都會好起來。
理財周報:明年理財市場比去年火爆的市場會減少多少規模?
陳柏軒:估計會慢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眼下銀行利息降低、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中外資行都不應該放棄給客戶做財富管理,但在研究、篩選、分層、員工培訓、投資者教育方面要加強。
理財周報:與當年亞洲金融危機對財富管理的影響相比,今年的影響是否更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當年,銀行財富管理又是如何走出那場風暴?
陳柏軒:1998年亞洲經濟泡沫爆破,是個人的經濟泡沫爆破,主要是個人負債太重,當時經濟基礎又不好。這次影響的局面不單是經濟泡沫,還有監管方面,是1970年代至今最大的一次衰退。
從財富管理來看,1997年之后香港反而發展很快。1997年之前,樓市在漲,投資者炒房,銀行做按揭業務,1997年樓市跌了之后,很多銀行做財富管理。這次內地影響比較小,對香港市場影響大,整個行業會放慢,香港放慢得更厲害。
要在設計、銷售、道德上負起責任
理財周報:近期受金融海嘯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貴行的產品發行速度是否有所調整?
陳柏軒:整個銀行業受外幣、QDII、非保本產品的影響比較大,我們的產品也有虧損。從年初至10月底,我們一共推出了63款理財產品,但其中90%都是境內保本型產品。
我們最近則是強調“全天候”保本投資策略的結構性人民幣產品,1個月發1-2款。這些產品專門針對當前市場格局設定了“雙向觸發”、“相對表現”、掛鉤法國巴黎銀行“全天候指數”等結構,無論市場好壞,都能分享潛在獲利機遇。
理財周報:現在,股市不好、外匯不穩定、商品下跌,從理財來說,銀行該設計什么樣的產品給投資者呢?
陳柏軒:第一,以跑贏通貨膨脹為目標設計產品,年收益目標在8%以上;第二,保本,尤其是人民幣保本;第三,財富管理的投研團隊,要看不同投行、基金、證券公司、信托的報告,找出受惠的行業,全部由自己選擇,而不能依賴投行。我們要在設計、銷售、道德上負起責任。
比如,最近出臺了4萬億元振興經濟方案,我們會分析哪些行業、哪些股票會受益,然后再看股票的估值,把相對較好或差的股票找出來。其實,我們有許多想法,但市場處于波動期,須非常謹慎。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