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研究人士認為,外債逐漸成為熱錢進入中國境內的便捷通道。因為目前外商企業投資并不要求注冊資本等于投資總額,不足部分可以用外債補足,從而使得外商投資額與實際注資額間存在明顯的“投注差”。
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國外銀行提供的貸款;二是國外出口商、國外企業和私人的貸款;三是在華外資銀行的貸款。張明認為第二項是熱錢進入最重要的來源。
2007年中國外債總額為3736.18億美元,短期外債為2200.84億美元,同比增長19.85%,占外債余額的58.91%。從借入主體看,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740.04億美元,占30.77%;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463.07億美元,占19.25%。
地下錢莊可能是熱錢流入的另一渠道。但監管部門一位權威人士表示,地下錢莊是監管當局嚴打的對象,一旦被發現,不僅資金被沒收,且相關企業和個人將受嚴懲。在目前尚存在許多“合法的空子可鉆”的情況下,此通道進出代價太大,不可能成為一個主要通道。
一位監管部門人士表示,近年熱錢問題愈演愈烈與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的不當行為有很大關系。
首先是銀行。按照《外匯管理條例》規定,中國境內禁止外幣流通,因此外資進入中國基本都要通過銀行兌換為本幣。但是,銀行出于謀利動機和維護客戶關系需要,在結售匯方面存在不少違規行為。
違規行為包括三方面:部分銀行存在違規辦理代客收結匯業務、違反外匯貸款相關規定以及違反出口核銷管理規定,使得境外投機資金假借貿易或投資渠道進入,甚至變相進入房市和股市。二是銀行在開展外匯業務中存在違規行為,如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不符合政策要求、短期外債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自身結匯業務以及掛牌匯價超規定浮動范圍等。第三,一些銀行報送數據質量不高,甚至未按照規定辦理國際收支申報。這些違規行為使監管部門的政策執行效力大打折扣。
記者調查中還發現,在央行從緊的信貸政策下,一些銀行利用海外代付融資、國際票證融資等業務為企業提供舉借外債之便,而這些企業將融得的外資兌換為人民幣后并未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而用于投機期貨市場。
其次,企業用借貸資金投機股市。
第三,“招商引資”。由于現行政策對外資企業采取“兩免三減半”和土地使用方面的優惠,加上政府部門對招商引資項目的獎勵措施,此渠道成為境外投機資金進入的便利通道。
地產界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以前大項目必須商務部批準,但目前待批投資太多,一些審批權已經下放至省里,“到地方就好辦多了”。
應對之策
8月6日,國務院最新分布發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一方面加大了對貿易真實性的審查力度,另一方面對資本項目管理更加細致和嚴格。此外對金融機構外匯收付進行了嚴格規范,明確了處罰辦法,外管部門由此也獲得了一部分準司法權力,監督管理將更加得力。
此前,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
為完善出口與收結匯的真實性及其一致性審核,7月2日,外匯局、商務部、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頒布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規定企業出口收匯(含預收貨款)應先進入企業的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企業在通過待核查賬戶辦理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時,銀行應登錄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在具體貿易類別相對應的可收匯額范圍內進行收匯核注。
為配合此項工作,嚴格管理短期外債規模,外匯局同時發布了《關于實行企業貨物貿易項下外債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對企業出口預收貨款和進口延期付款實行登記管理。
上述兩項措施自7月14日起在全國范圍內試運行,分別于8月4日和10月1日起正式運行和實施。
7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外商投資項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省市發改委、經貿委嚴格執行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制,加強對外商投資項目真實性的審查。并加強對已核準項目的監督檢查。
李揚認為,管理熱錢的重點應置于其流出機制和流出通道方面,因此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的監測和管理便是對付熱錢的主要途徑和方法。他建議,鑒于當前國內國外形勢均發生了重大的不確定性變化,鑒于亞洲地區金融風險日趨增大,我國在金融領域的開放步伐應當更為穩健。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稱,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項目開放是早晚的事。從國外經驗看,對境外資金出入的管制,短期可能是有效的(這種有效期大約為半年),但長期看效果并不理想。
監管部門人士稱,外匯管理新規將大大強化對跨境資金的監管,并對熱錢起到很大震懾作用。對境外異常資金的管制措施雖然長期會打折扣,但在當前特殊時期,不失為一項有效手段,等ya 過了風險較大的這個階段,其它中長期的措施也已經建立起來了,抵御熱錢沖擊的能力已經加強了。
上述監管部門人士認為,當務之急是協調好相關部門,建立起“外商企業人民幣資產形態變化監測體系”,“通過此體系,外資流向可以完全在當局視線之下”。他說,該體系將涉及央行、銀監會、工商、公安、稅務、房地產管理局、國土資源部、中國債券登記結算公司、國家統計局等多個部門,目前建立此體系的數據和技術已經具備,關鍵的問題是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新規定中加強流入資本的用途管理正體現了這一點,建立起這一監測體系也許為時不久。
毛一文表示,國外應對熱錢主要有五種辦法。一是直接控制,如限制熱錢流向的領域和停留的期限等。二是間接控制,通過征稅或者征收無息準備金,降低熱錢套利的利益動因。三是對熱錢的流向進行監測,建立一個龐大的系統進行監測,把熱錢看管起來。四是審慎措施和要求。要求本國的銀行和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提交風險意識,不與熱錢交織在一起,一起來對付熱錢,消除熱錢興風作浪的土壤。五是長期性的措施。即改革一些制度性的漏洞,提高金融市場的質量,提高政府駕馭熱錢的能力,搞好統計信息和法律等基礎制度建設。
他建議,中國應對熱錢要長短措施結合“標本兼治”。為防止特定階段存在的風險,可在短期內采取一些直接措施,比如嚴禁境外投機資金流向股市和房地產,要求入境資金停留時間不得低于一年等。在中期內,要盡快建立起一個全面有效的監測體系。
但著眼長遠,他認為應從根本上應通過深化改革,理順市場機制,“把池塘的底部筑好”。如果基本的環境不改變,“所有的熱錢都可能變壞”。
同時監管部門亦應增加信息公開內容,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熱錢問題之所以引起如此長久的爭議,“外界很難拿到準確的數據,對一些數據的詳細情況亦不了解;而相關部門從未對公眾就熱錢問題做出解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