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老鼠會模式盛行 投資者12個交易日虧10萬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02:57 第一財經日報 | |||||||||
證券投資咨詢噩夢 1月19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出臺《關于加強會員制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自律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的前一天,63歲的深圳股民曾先生(化名)因虧損30多萬元,“割肉”撤離股市,“其中約10萬元虧損是我成為證券咨詢公司的金鉆會員后,在12個交易日內虧損的,現在想起來就像一場噩夢。”
炒股近9年的曾先生不想玩了,理由很簡單:上市公司中不乏不講誠信的“壞孩子”;監管隊伍中除了王小石,可能還有李小石、趙小石;而證券咨詢公司帶給股民的傷害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感覺就像我花錢請人吃飯,埋完單對方還砍我一刀。” 不想玩的不止曾先生一人。從2001年開始的市場調整套牢了大批股民。有機構預測,大部分股民可能今年轉投開放式基金。此前的調查顯示,2004年80%的內地股票投資者虧損,而香港特區80%的投資者賺錢。 從70萬到48萬 曾先生退休后,來到深圳和兒子一起生活,除了照顧上學的小孫子,多數時間用來炒股。去年2月1日“國九條”頒布時,他所持的股票按市值算大約有70萬元。此后,受到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他所持的股票市值縮至48多萬元,重倉持有的豫能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001896)收盤跌到4.73元/股,其他重倉股也跌勢不止,他一下子慌了神。 去年9月27日,深圳電視臺播出一家在該市福田區注冊的證券咨詢公司的節目,一位股評師在節目中稱,凡打進電話的股民,送一只好股票。曾先生想,這家公司是有合法牌照的,電視中又說得那么好,也許能幫助減少損失,于是,曾先生就打了電話。接電話的李姓業務員表示,該公司的會員收益率很高,“沒有行情,我們是不會招會員的,現在參加的會員國慶前要診股、換股,迎接國慶后的第三浪大行情。” 同年9月28日中秋節,李姓業務員告訴曾先生,“領導同意下午診股、換股”,于是曾先生預交了1000元會員費。 9月29日,曾先生交齊了余下的1.1萬元會費,成為該公司金鉆會員。當天,豫能控股繼續下跌,收盤報4.48元/股,“我打電話去這個公司,股評師說漲跌很正常,投資心態要端正。” 一開始就有問題 “一開始其實就有問題,9月28日說當天下午就診股的,結果沒有電話打來,當時我以為是股票基本面不錯才不換。”曾先生說。 9月30日,豫能控股繼續下跌。曾先生坐不住了,“漲跌難料我能理解,但咨詢公司至少要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我于是打電話要求退費,他們不同意。” 10月1日~7日,股市休市。曾先生更加坐立不安,“虧得心疼呀,那種感覺就是每天往樓下扔1萬元。”曾先生睡不著覺。 10月8日,節后開市第一天,曾先生到該公司要求退錢再次遭拒絕,對方提出由一位劉姓分析師幫他診股、換股。劉姓分析師當天就打來電話,建議他買華光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600475),時價11.52元/股。曾先生擔心追高,劉姓分析師堅持說可以買,于是他就買進了9300股,此后幾天,曾先生打電話到該公司也找不到人。 10月14日,華光股份暴跌,10月15日繼續跌勢,最低跌到9.45元/股,曾先生為此虧損了約2萬元。這時該公司仍不同意退錢,但提出換一位“最好”的分析師指導操作,并承諾每天會打1~3次電話給曾先生。 10月18日,“最好的”分析師范先生打電話,叫曾先生以4.07元賣出一半豫能控股、3.51元賣出陜國投(資訊 行情 論壇)、4.24元賣出浙江醫藥(資訊 行情 論壇),曾先生按此操作。 10月19日,豫能控股漲到4.16元/股、陜國投漲停、浙江醫藥微漲到4.27元/股。“我是斬倉出的貨,心疼呀!”曾先生至今想起仍有悔意,“就這樣,從9月28日成為該公司的金鉆會員,到10月21日這12個交易日,我就虧損了10萬元。” 在多次催討之后,不久前曾先生拿回了部分會員費。他總結了兩條教訓:第一,當時虧得太多失去了理性,輕信了分析師的言論;第二,簽合同前沒有細看條款,業務員口頭承諾的內容在合同中完全沒有體現,而且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并不對等。 咨詢行業亟須標準化 “曾先生這樣的情況是特例,我們的會員續簽率是行業中最高的。”該證券咨詢公司的負責人說。但他承認,續簽率只有幾個百分點。 該負責人分析說,由于現在證券咨詢公司普遍通過電視股評作營銷,而電視臺收費一度水漲船高,最高時一年要付500萬元,造成了咨詢公司的成本陡增。 “這有點像‘逼良為娼’,有些公司在10多家電視臺做廣告,每月的廣告費用驚人,他們也只好拼命拉會員掙錢。”他說,“有些租牌經營的就是皮包公司,騙一個算一個。不過哪個行業都有敗類,不能因此把證券咨詢行業全盤否定了。” “像曾先生這樣的受騙者太多了,現在證券咨詢公司的業務模式,與曾經風行臺灣地區的‘股票老鼠會’比較接近,實質就是股票傳銷,有的甚至幫機構出貨‘吹喇叭、抬轎子’。”市場人士任維杰對記者表示。 “傳銷收入取決于下線,但我們不是。”上述證券咨詢公司負責人不同意“股票傳銷”的說法,“1370多家上市公司光是年報就有7000萬字,投資者無法看完,我們提供的其實是一種資訊,只是還不夠標準化。” 對于“抬轎子”之說,他認為從技術層面來說不可能,“我們曾監測過,推薦一只股票后約10%會員買了,此外通過短信發送操作提示是有時差的,怎么可能大家一起行動呢?” 今年1月20日頒布的《通知》對租牌經營、合同規范等作出了規定。該負責人認為,“租牌經營、業務員口頭承諾收益等,此前就是違規的,如果沒有配套的管理辦法,《通知》可能就是一紙空文。”在他看來,證券咨詢行業最急缺的是標準化,“《通知》提到了合同管理,但沒明示誰來出標準合同。此外,如何杜絕口頭承諾;會員費怎么收、標準是多少,不僅股民想明確,我們也希望明確。” 香港特區證監會投資者服務部陳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香港也有人自稱“股神”,但如果以個人名義發表看法、而非在港交所發布公告,香港特區暫時也沒有法律限制或禁止,“很難界定分析不準確是其主觀故意還是水平不夠。” “內地長達三年多的市場深度調整,對整個資本市場來說如同一場海嘯,證券咨詢公司的問題大概只是一朵浪花,有關方面要顧及,尚需時日。”一位業內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