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酒收藏 精神的救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11:51 新浪論壇
當紅酒成為一種時尚在中國城市中蔓延開來的時候,人們透過遮擋在自己眼前厚厚的、與生俱來的東方文化面紗,看到那褐紅色的液體在高腳杯中如華爾茲般旋轉,優雅、神秘地宛如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女子,于是,欣喜中自信地用“高貴”來形容這種來自異域的液體。一時間在中國凡是需要體現高貴的場面,都會請來紅酒當作“嘉賓”,就連一些以速食、大眾為特色的西式快餐,也在與紅酒的“糾纏”中,令原本普通的“雞翅”,在成為“紅酒雞翅”后身價陡升。而報刊、電視也像發現一片新的處女地,紛紛開辟紅酒欄目,不僅教人們如何挑選紅酒、收藏紅酒,就連品嘗紅酒也規范到每一步,精確到每一個細節。好像學會了喝紅酒,便登上了通往高貴的臺階,可以在一夜之間與平庸決裂。與此同時,紅酒的其它功效也被無限放大,女人們用它調制面膜,據說可以延緩細紋的產生,男人們用它調在碳酸飲料中暢飲,據說這種令西方人深感痛心的混搭飲品曾經是聚會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方式。而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每日飲下一杯紅酒,他們堅信,紅酒具有軟化血管的奇特功效。 紅酒在國內空前的普及,令人們以為它就像面包、蛋糕那些舶來品一樣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紅酒可以不像米飯、面條般必不可少,但只要提到“品位”、“高雅”,它便是當仁不讓的整場主角,哪怕品茗它的人或許只是一個剛從溫飽線上爬將起來的暴發戶。 可是,如果挑開遮擋在眼前的東方文化面紗,直面這代表著西方文化精髓的紅酒,我們會發現,紅酒的確穿著“高貴”的外衣,但“外衣”下的軀體,豐富的遠不能用一個或兩個詞語來簡單概括。 耶穌的鮮血——紅酒 在中國被披以“高貴”外衣的紅酒,于西方社會卻是一種承載著歷史、精神甚至宗教的文化元素。它早已脫離物質的純感官享受而融入人們的血液,成為一種心理依托。崇尚宗教的西方社會認為紅酒是“耶穌的鮮血”。 據《新約》記載,耶穌傳教三年后,預感到將經受酷刑而死。在紀念逾越節的晚上他和門徒們共進最后的晚餐。席間,他將無酵餅和葡萄酒分給大家時,暗示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犧牲”;“這是我的鮮血,要為你們和眾人而傾流”。耶穌死后,門徒們為紀念他舉行彌撒。彌撒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一口紅酒,一口面包。早期的時候紅酒是由修道士來培育、釀造的。這種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力量感染著整個西方社會。人們認為紅酒既是表達對上帝敬意的媒介,又是上帝賜予的佳肴,它好像圣水一樣即便無滋無味,也因為神圣而令人敬仰,更何況紅酒的味道是那樣的香醇味美。因此西方人就算移民到世界各地的時候,也會將葡萄苗帶在身邊。 紅酒收藏家陳業向記者介紹說:“面包和紅酒在西方文化中的位置特殊,中國有饅頭、米飯,但是千百年來我們沒有饅頭師、米飯師,西方卻有個職業叫面包師。面包在西方有相應的法規來約束其制作方法、原料等,中國卻不會有規定饅頭、米飯的法規。可見面包和紅酒的文化居于高端。另外,西方很早就有以教皇、教皇所居住城堡命名的紅酒以及修道士命名的紅酒。” 不是每個人都能收藏紅酒 雖然紅酒在中國已經普及到老少皆知的范圍,但收藏它卻并不是一件普通大眾都能承受得了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