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市圖書館特別批準,本報記者近日獲準進入市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核心區域,零距離欣賞了包括敦煌藏經洞的唐代寫經、宋代圖書《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明代手抄本《北堂書抄》、清代殿試考卷,以及貝葉經等一批國內頂級文物。這也是本報收藏欄目創辦100余期以來,首次獲準進入政府館藏要地。
而在這批文物中,價值上千萬元的宋代《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被譽為市圖書
館的鎮館之寶。
這套書以頁數論價
《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共13冊,保存完好,是非常珍貴的巾箱本(巾箱是古人放頭巾或零碎雜物的小箱篋,這種版本的書版面較小)。
封面撒金,紙葉發黃,每頁10行,每行約20字。從字體上看,筆畫剛勁,字硬如骨,有大家風范。而墨色歷經千年,依然鮮艷。
據重慶圖書館專家介紹,這套書是重慶已故著名藏書家李文衡先生所贈。
李文衡先生解放前到底花了多少錢購買這套書?他在《天津李氏榮先閣藏書雜記》一文中只說了5個字:以頁數論價。記者訪問了李文衡先生的兒子,他說父親并沒有詳細提及此事。據說每頁花了1兩,甚至1.2兩黃金。記者粗略估算,這套書共13本1000余頁,當時市價應該在千兩黃金,目前價值上千萬元。
贈書者是個豬鬃老板
而在每冊書的首尾,有許多收藏印章,其中“榮先閣藏”的印引起了記者注意。據重慶圖書館專家介紹,“榮先閣藏”就是李文衡先生的收藏印。李文衡先生解放前在重慶經營豬鬃生意,1952年,他把自己的4.2萬冊藏書全部贈送給重慶圖書館。
據李文衡先生在《天津李氏榮先閣藏書雜記》一文中介紹,抗戰期間,外地人進入重慶,攜帶一批書籍,他由此開始大量收藏古籍。特別是抗戰勝利后,他在上海做生意時,更是對古籍收藏進入癡迷狀態。他寫道,1948年,為了不讓古籍外流,自己與港商爭購古籍,傾其所有,直到無錢購買為止。
此外,李文衡先生的藏書還有一套明代《北堂書抄》,共16冊。該書的成書時間是唐代,到了北宋,已成罕見珍籍。這套書是明代臥云山房收藏的抄本,白皮紙,紙墨如新,有“范大澈印”、“萬書樓”等印章,是中國保存最好的明代抄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