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敵國的民間收藏者 每月管理保護費用5萬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7日 14:18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劉峰 200多件宋遼時代的文物擺在屋子里,沒有保安,沒有監視器……隨便拿起一件,都可以看到上面特有的具有宋遼時代特征的花紋、畫面或者章印。銅制、金制、玉制的各種器皿,還有五大名窯的陶瓷,外面有各種金或銅的復雜鑲嵌物,這些文物讓整個幽暗的大廳顯得金碧輝煌。
一行十四個專家走進來,或者帶上老花鏡,或者帶著顯微鏡,口中念念有聲地說:“怪了,怪了,這基本上都是真的。民間也能收藏到這樣的東西?” 陳紀平尷尬而又焦急地在一邊走來走去,他在等待專家的鑒定結果。來自權威的鑒定幾乎是所有像他這樣的民間收藏家都想得到的東西。 獲得認可的代價 上過山,下過鄉,搞過攝影,做過放射科醫生,在巴黎的拍賣行跑了8年,來自溫州的陳紀平坦言對于收藏他有獨到見解。 盡管多數專家認為民間幾乎很難找到真品,但這些民間收藏家還是能通過自己獨到的方式將文物珍品辨別出來然后收入深閨。 故宮博物院研究院、古陶瓷專家耿寶昌也向記者表示:民間收藏模式值得探討。 但是這種民間收藏是有代價的。 去年,在全球華人藝術品投資網站“雅昌”藝術論壇上,一位藏友貼出了一張釉里紅鳳首瓶的照片,希望得到大家的注意。 大多數藏友認為這是現代仿造的,陳紀平則根據器皿、發色和畫風等外觀特征,斷定其為元末明初的器物,遭到網友的一致炮轟。 陳紀平為了證明自己并給大家一個說法,支付對方5000元讓對方將它砸碎,把碎片照片貼到網站論壇上,再把剩下的一半碎片寄給自己。一時輿論嘩然,雅昌論壇上出現極具人氣的帖子。 對此,耿寶昌這樣解釋:“民間收藏要獲得認可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時候這種代價是毀滅性的。” 專家的意見代表著國家的文物收藏,體現出絕對的權威性。雖然如此,市場經濟的活躍使得民間收藏異軍突起,甚至能達到跟國家文物收藏相對話的地步,這是一些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專家們所難以接受的事實。 當這些民間收藏家認為的真品得不到官方認可的時候,他們就選擇到國外獲得認可,于是出現了元青花以及其他文物大量流失海外的現象,這種現象被圈內人士稱為“在權威光環籠罩下的文物自毀行為”。 富可敵國的清貧 “幾乎所有的民間收藏家都過著并不如意的生活。我們覺得他們有那么多寶貝,應該很富有;但是只要不倒賣,他們的生活就很難如意。”亞洲國際收藏品鑒定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齊維新這樣說。 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王文祥去過陳紀平的收藏室。當一萬多件的藏品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幾乎感覺眩暈。雖然他知道有很多贗品,但既便只有1%的真品,這個數量也相當可觀。他笑著說:“你這可是富可敵國啊!” 陳紀平只能苦笑。 “這些年都在吃老本,老本快吃光了。” 陳紀平說。 沉重的資金壓力已經凸現出來。倉庫的一些物品沒有得到適當的保護。因為沒有錢,所以沒有更大的場地和設施,也雇不起更多的人來進行管理,甚至買不進東西了。 陳紀平給記者算了筆帳,每月的管理和保護費用要5萬元;買進古文物的成本一年也得上百萬元。 民間收藏的規則困惑 在潘家園雖然也能淘到寶貝,但古玩市場是一個充滿了風險和各種可能性的行當。買家在“揀漏”時往往還要保持低調和謹慎,把假貨混同真品一齊買入,以免賣家看出真品的價值而拒賣或者惡意抬價。對民間收藏家來說,這都是他們所要經歷的。 更重要的是“權威認定”。自己的認可或者圈內人的認可都不算,來自權威部門的認定才能保證收藏的保值增值。齊維新坦言他所在的公司經常處理這類業務,將收藏家和權威部門權威專家聚集起來進行鑒定。但是這種做法并不容易實現。 “很多專家寧可把真的說成假的,也不愿把真的說成真的!”齊維新用這樣尖銳的詞句來表達。專家的保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人不敢也不愿去承擔責任。如果把真品鑒定為贗品問題不大,最多也就是走入“墻內開花墻外香”的道路;但是把真品鑒定為真品則經常會引起學術紛爭,甚至還有利益糾紛。 古玉器專家周南泉說“專家的壓力也很大”。足以亂真的仿真技術和知識分歧讓這些專家也不敢妄下斷語,一旦下了斷語得不到同行的認同,那么名譽以及學術前景都將面臨重大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