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文物昨亮相首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11:31 北京日報 | ||||||||
本報記者 侯健美 童曙泉 實習記者 劉可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隨“神五”飛入太空的北京奧運會徽旗幟,百米“郵票長城”長卷……昨天上午,80余件套400多件奧運文物在首博的“奧運連著我和你”文物展上集體亮相。
除北京奧組委在申辦籌辦中產生的珍貴物品外,絕大多數展品是來自民間捐贈的實物和藝術品。它們記錄著中華兒女和海外華人華僑支持北京申辦和籌辦奧運會的熱情與行動,也見證著北京兩次申辦、三年籌辦奧運會的歷程。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表示,這些凝聚著廣大民眾心血、熱情和智慧的物品,將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一筆寶貴的財富。 據悉,展覽將持續到7月16日,而奧運文物的征集工作今后還將繼續。2008年,在新首博將舉行一場規模更大的奧運文物展。 昨天,不少奧運文物的捐贈者專程趕來參觀展覽,并當起所捐文物的“義務講解員”。 大部分展品年代并不久遠,但卻是民眾熱情支持奧運的全景回放,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番心意…… 萬米長卷凝聚奧運激情 已完成330卷、現有郵票及簽名各120萬個、記載文字300萬字、總長8500米、近800公斤重……這一組數字,就是家住勁松地區、現年47歲的劉超英歷時16載所完成的奧運長卷的現有數據。“我的目標是10000米。”他自信地告訴記者。 1991年,劉超英還是北京空軍政治部的一個文員。一日,劉超英到京郊延慶某連隊出差,看到了雄壯的長城,心里泛起陣陣漣漪:長城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為何不用萬里長城為背景做一個萬米長卷來為申奧做點什么呢?一個大膽而宏偉的計劃就這樣誕生了。第二天,劉超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領導,沒想到領導的反應十分熱烈:“不錯,這樣的好想法我絕對支持呀!郵票太好辦了,我們這么多人,一個星期之內給你搞到2000張郵票不成問題!” 說干就干!劉超英開始翻箱倒柜地把家里的信件一封封都找出來,連壓箱底的家書都沒放過。剛開始是全家動手收集郵票,隨著長卷的不斷延伸,他的事跡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一位河北棗強縣的熱心人將自己珍藏的情書上的郵票寄給他,而東北雞西的一位即將成為母親的女士,不但把收集的郵票捐獻了出來,還將肚子里孩子的名字寫在了郵票上,以此表示對萬米長卷的支持。 眾人拾柴火焰高。劉超英一邊收集郵票組成長城圖案,一邊不斷地到各個地方收集簽名,鬧市、工廠、學校……到處留下了他的身影。據介紹,他的長卷已經到過了全國30多個省市和世界各地,最遠到了南極考察站,最高到了珠穆朗瑪峰8000米以上的登山營地。到2001年7月13日,已完成8000多米。 2003年12月21日,來北京訪問的薩馬蘭奇先生在“百年圓夢卷”上簽名并合影留念,完成了劉超英的一大心愿。 如今,長卷離萬米的目標還差2000米。“到2008年,我一定會完成10000米,并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24小時抓拍“7·13” 家住志新小區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職工涂越明是這次捐贈物品最多的個人,他一共捐贈了147件。這其中一半以上是他收集的郵票,其余的是照片和其他紀念宣傳品。 今年4旬整的涂越明已經收集郵票有25年的歷史了。“第一次申奧期間,我還設計了一枚紀念封,名叫‘北京申辦2000年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封’,并把它寄給了當時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后來,薩老居然寄回了附有他簽名的紀念封,并送給涂越明2枚奧運五環的不干膠,這次捐贈品中就包含著其中一枚。 在他的捐贈品中,有幾張照片格外吸引目光。說起這幾張照片的來歷,涂越明打開了話匣子。2001年7月13日一大清早,他就趕到中國集郵總公司給集郵展覽拍照。然后馬不停蹄地來到奧申委辦公地點新僑飯店排隊買當天的紀念封,一下就買了一百多枚。“當時人山人海,大家都很激動,但又有點焦急。”涂先生回憶道。 下午,“我聽說中華世紀壇有慶祝活動,就馬上趕了過去,想拍下紀念場面。”可當涂先生趕到時,世紀壇已經戒嚴了。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靈機一動,扛著攝影器材跑到旁邊的八一湖,終于拍到一些。“這時,我又聽說天安門廣場會有慶祝活動,立馬又趕到了廣場,都已經快晚上七點了。”當涂越明在金水橋旁支好相機,一手拿收音機聽消息,一手拿快門線隨時準備抓拍時,突然看見一名女警察從車內跳了出來,“我們贏啦!我們贏啦!”女警察的呼喊迅速感染了周圍的警察。“我第一次看到人民警察像小孩子一樣,手拉手又蹦又跳。”可惜,“那時太高興,太激動了,都不記得按快門線了!” 此后,盛大的慶祝活動開始。在他拍的照片中,有背上寫著“北京2008”的年輕女孩,也有騎著摩托車、舉著申奧成功號外的青年人。還有一張照片,是站在別人肩膀上拍下的:“當時人山人海,根本動不了,只好請前面小伙幫忙。他二話沒說,用肩膀扛著我,才拍成了!” 就這樣,涂先生一直拍到第2天早上升旗儀式結束,又到新僑飯店買紀念封,隨后沿長安街逐個郵局蓋紀念郵戳,忙完回到家已經天黑了。 “下一步就是等北京舉辦奧運會時,去奧運現場拍照啦。”涂先生告訴記者,“那才真正達到我的目標。” 中山市民捐贈名人信件 羅格、薩馬蘭奇、安南、希拉克……“奧運”兩個字,將廣東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藥械科職員陳建鋒,和這些平時只在報紙電視上見到的人聯系在了一起;“奧運”兩個字,也是65位名人與陳建鋒通信的最大共同語言。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給了陳建鋒“異想天開”的勇氣。2000年第一天,陳建鋒把40封夾有北京申奧明信片和題為“呼喚世界和平,支持北京申奧”的信函寄給了五大洲40位元首政要。 放飛美好心愿的同時,陳建鋒也收獲了珍貴的友誼。自2001年起,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已給他寄過七八張照片,法國總統希拉克每年都會寄賀卡給他,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更是每封回信中都隨信寄來奧運郵票等小紀念品。陳建鋒說,這些“大人物”的做法也反映出他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對2008年奧運會的重視和支持,對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鼓勵和期待。 這些名人親筆簽名的照片和信件是非常難得和珍貴的,但得知北京奧組委征集奧運文物時,陳建鋒毫不猶豫就捐了出來。“如果我把它們都珍藏起來,那就沒有意義了。我就是希望它們能傳遞一種奧運精神,能對祖國辦奧運有所幫助。” 陳建鋒目前仍陸陸續續收到名人們的來信和照片。他表示,會在2008年將這些收藏全部捐獻給北京。陳建鋒說,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作為一個普通人,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繼續關注奧運準備工作的進程,“共同見證北京舉辦一屆出色的奧運會。” 騎遍北京集齊492枚郵戳 在這次的展覽中,有一張2米長、1.5米寬的手繪北京地圖,上面蓋有北京地區所有郵政局(所)的郵戳。捐贈者是家住馬甸、64歲的楊時昌老人。這是楊老在2000年國慶至2001年春節期間,利用節假日騎單車一個一個郵局跑出來的。 “真是很辛苦啊!”當時,楊老還未退休,為了宣傳奧運,他決定利用節假日騎車跑遍北京。2000年國慶第一次出門期間,從密云西北部的番字牌翻越云蒙山,一路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整個下午,我都只能推著車走。”楊時昌回憶道,“十月的山風已經很大了,刮得‘呼呼’直響。”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路上,好不容易碰到上山砍柴的當地農民,一打聽,離目的地懷柔長哨營還有二三十里地!“我第一次從心里感到發怵。”天色越來越黑,楊時昌拿著手電筒邊照路邊推車,就這樣翻過了云蒙山,在長哨營安頓下來。“到了旅店一脫鞋,才發現皮鞋都見底了。”以后出來,楊時昌都改穿旅游鞋,再也沒穿過皮鞋。 2001年元月底,楊時昌騎車從通州往南經張家灣、 縣、覓子店到馬駒橋鎮。正趕上下大雪,地面積雪有七八厘米厚。楊時昌被凍得直打哆嗦,好不容易在六環路找到一個立交橋,在橋下躲雪。半個多小時后,楊時昌又冒著風雪上路了。最后回來一看,耳朵都凍掉了一層皮。 1部單車、歷時58個節假日、總共蓋有492枚郵戳、分發宣傳冊1000多件、騎行5500多公里……5個多月后,楊時昌完成了他的大作,并于今年4月捐贈給了北京奧組委。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還希望騎車走遍祖國各地。”楊時昌老先生最后告訴記者,“讓奧運精神、奧運理念深入人心。” 4年尋得“2008”奇石 此次展出的四塊分別有“2”“0”“0”“8”天然字樣的奇石,很是讓觀眾新奇。這是河南焦作一位煤礦工人范宏杰,用了四年業余時間苦尋得到的。 范宏杰是一位奇石收藏愛好者,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后的一天,他突發奇想,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要是能收齊帶四個年份數字的石頭就好了。 念頭一出,范宏杰便開始行動。四年內,他尋石的足跡踏遍了太行山的溝溝坎坎,甚至在出差鄭州、旅游云臺山地質公園時,他都特意留出半天時間尋找。工夫不負有心人,今年2月下雨的一天,范宏杰終于在從焦作家中前往焦煤集團九里山礦上班的路上,借雨水清洗之力同時找到了“2”“8”兩塊石頭。 3月,范宏杰在北京電視臺的“我為奧運添財富”節目了解到許多中國人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北京奧運會的祝福,便產生了將四塊石頭捐贈給北京奧組委的愿望。4月14日,范宏杰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機會,走進了首都博物館,辦理了捐贈手續。 老收音機傳遞申奧喜訊 因為無意中做了一回“信使”,傳播了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見證了一群普通村民的奧運情懷,一臺“年過20”的老收音機在所有展品中顯得最為“古色古香”。 這臺收音機來自房山區周口店一個只有百余人口的葫蘆棚村。捐贈者李紅軍告訴記者,2001年7月13日晚上,各家各戶都在自家里收看2008年申奧城市投票的電視直播。就在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第一輪結果時,輸電線路問題導致全村停電。關鍵時刻看不到電視直播,全村百余人根本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怎么辦?!明天才知道結果就太落后了!” 急中生智的李紅軍立刻想起了家里的收音機———這是他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買的“大件”。裝上電池,全村百余人圍著老收音機聽了不到幾分鐘,薩馬蘭奇便宣布了北京申奧成功。“嘩”的一聲,所有人立刻就沸騰了,小山村幾乎徹夜不眠! 今年3月得知奧組委征集奧運文物后,他立刻想起了自家的收音機。“這是咱北京人奧運情懷的見證啊!”李紅軍說,“2008年奧運會舉辦時,收音機也會是很多京郊農民‘看’賽況的工具。”為此,他帶上了全村人的心意,到15多公里路外的郵局將它寄給了奧組委。 鏈接 1100件文物100多次感動 “奧運連著我和你”展覽上的大部分展品來自民間,它們是通過“我為奧運添財富”活動收集到的。自2月22日征集活動開始以來,一共收到100多人捐贈的1100多件物品,它們都將運往首都博物館庫房,得到妥善保管。 首博的張桐和石慧專門負責奧運文物的征集工作。4個月下來,兩人都瘦了一圈,也黑了一圈。 征集熱線最忙的時候是三四月份,那時石慧每天要接到二十個左右咨詢電話。打進電話的人來自全國各地,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四五歲的孩子。大家咨詢的問題只有一個:“我這件東西,你們收不收?” 在征集到的文物中,以郵票、報紙、書籍等印刷品居多。有兩件物品來自海外華人的捐贈。絕大部分捐贈品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到,但也有人親自送來。山東的王東元在葫蘆上繪制了北京奧運標志,并親自送到首博,上午送來,下午便坐車回去。北京的隋勤老人送來了兩個自己親手制作、并在天安門廣場放飛了一年多的大風箏。讓小石特別感動的是,在移交前,老人當著她的面,又仔細地把風箏檢查了一遍,直到確認東西完好無損,才把它們捐獻出來。 跟一位位捐贈者接觸過程中,張桐和石慧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就是想表達一下對北京奧運會的支持。” 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認為,展品體現出全國人民特別是北京市民的申奧、迎奧的熱情。“這樣的文物能記錄下北京申奧的歷史過程,應該被展出、被收藏。” 梅寧華還表示,記載著北京奧運歷史的文物還將繼續被征集,不斷豐富;2008年將在新的首都博物館舉辦一場更大規模的奧運文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