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農壇挖出乾隆御碑 國寶尚有四大謎團(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9:09 北京娛樂信報 | |||||||||
市文物局經過數十年艱苦尋找,一座重40多噸,曾在民間傳說,卻不見于史書記載的無名乾隆御題石碑,昨天在先農壇北壇區一家食品廠內的地下出土,該石碑堪稱國寶級文物。 主持此次考古發掘的,北京首都博物館副館長王武鈺介紹,出土的這座石碑由兩個碑座、一段碑身和2個碑帽組成,大部分組件剛剛出土,目前僅剩一件碑帽仍在土中。經初步測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舒曉峰介紹,這座石碑的規格很高,是清代皇家御碑,上面刻的《皇都篇》和《帝都篇》,是乾隆皇帝親手書寫的楷書,其內容是乾隆皇帝歷數中國適合作為國都的大城市,并一一比較,最后的結論是北京最適合作為國都,并講出了理由。這座御碑雖然級別高,但卻未見任何清朝正史記載,倒是在野史和民國報刊中有零星記述。“這座石御碑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是進入21世紀以來,北京出土的極為重要的文物。” 昨日15時40分左右,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聞訊趕到考古現場,在看到這塊乾隆御碑后,梅寧華驚呼國寶。他認為,這么珍貴的乾隆御題石碑十分難得,而且保存得這么完好,就更加難得。 在這塊無名乾隆御碑發掘的過程中,曾有專家認為,該石碑是雕鑿燕墩乾隆御碑時留下的廢碑,因為出了錯誤,所以被拋棄在先農壇。昨天在考古現場,首都博物館副館長王武鈺和首都博物館研究員王春城都駁斥了這種說法。王武鈺說,這座無名乾隆御碑的材質和雕工都非常好,上面的《皇都篇》和《帝都篇》中也沒有錯字,顯然不可能是廢碑。而且這座碑上的楷書字體舒展,觀賞性雕刻得比燕墩乾隆御碑要高。 舒曉峰透露,這座御碑將在不久即將落成的首都博物館新館中展出。御碑重達40多噸,首博新館的地面能否承受這么重的重量,還需要專家測算,尋求解決方案。王武鈺透露,運往首都博物館前御碑還將進行清洗和保護。至于清洗的方式,將先用蒸餾水后用超聲波,讓御碑恢復往日模樣。 四大謎團 首都博物館研究員王春城告訴記者,這塊乾隆御碑身上,還有四大未解之謎: 首先,位于永定門外的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墩上,也有一塊形狀和規格相似的乾隆御碑,燕墩御碑上,刻的也是乾隆皇帝手書的《皇都篇》和《帝都篇》,同是隸書體。為何同樣的內容要刻在兩塊石碑上? 其次,永定門外和先農壇相距很近,為何要在如此近的地方立兩塊如此高規格的皇家御碑? 第三,該御碑在民間廣為流傳,野史也有記載,但清朝檔案中并未記載有這樣一塊石碑存在。有皇帝御題的石碑為何史書中未見記載呢? 第四,當初是誰,為何要刻立這塊石碑呢?發掘結束后,首博專家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尋寶經歷 市文物局的專家介紹,民國以來,民間一直傳說先農壇附近有這樣一塊乾隆御題石碑。幾十年來,市文物局一直對該傳說高度重視,曾于1999年指示位于先農壇的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尋找這塊石碑。 2000年,市文物局會同宣武區政府對先農壇北壇區的居民、工廠進行了大規模搬遷,遷出了70余戶居民和11家小工廠,但勘探后依然一無所獲。 2004年9月,文物局再次決定尋找神秘乾隆御碑。 2004年10月27日,古建博物館會同地礦局利用探地雷達對先農壇北門居民區進行掃描,發現食品廠所在院落中,數間辦公室的地下有異物存在。 2004年10月30日,古建館隨即對這幾間辦公室的地下進行挖掘,但沒有收獲。發掘失敗后,古建博物館再次找到當地一些老人了解情況。其中有位老人稱,他見過這塊石碑。 2004年11月5日,考古工作人員對老人指認的地區再次進行掃描,在食品廠院落中的地下發現了新的異常,并精確定位。 2004年11月6日,古建博物館對該處進行了緊急勘探,挖到7日上午,終于在距離地表50厘米處,發現一段漢白玉石段,上面刻的文字赫然是楷書乾隆御筆《皇都篇》和《帝都篇》,震驚了考古界。發現石碑后,首都博物館對石碑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記者 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