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古玩店老板 王剛談起收藏滔滔不絕(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18:48 法制晚報 | |||||||||
21日上午9時,《玉碎》劇組又在“恒雅齋”開工了。當記者前往懷柔飛騰影視基地探班《玉碎》時,王剛還在他的“恒雅齋”里悠閑地哼著京劇,跟“小徒弟”竊喜得了個寶貝。那時,早晨的陽光穿過老窗,投在地上的影子斑駁陸離。 這是繼《京華煙云》后,王剛脫離“鐵三角”拍攝的第二部電視劇,他否認自己在轉型,在轉變固有的“和珅”形象。他說演員應該“神仙老虎狗”都去嘗試,老演一個角色,
雖然在片場王剛顯得形單影只,空閑里沒有了張鐵林、張國立兩位好搭檔,只能跟工作人員聊聊天。但是聊起新劇,他很有興致,還向記者透露自己的業余時間,總是約三兩好友同逛“潘家園兒古玩城高碑店兒呂家營兒”,幾乎是百分之百給了這個嗜好。 王剛說玉:黃金有價玉無價 在電視劇《玉碎》中,王剛扮演“恒雅齋”的老板趙如圭,雖然他謙虛地說自己對玉器只是“臨陣磨槍”,但講起來卻頭頭是道。“人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因為它里面附著了許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就是讓我們用玉的精神提醒自己。趙如圭是上世紀30年代天津的一個玉器行老板,繼承家業經營玉,有玉一般的‘溫潤’的性情。” 光有理論不行,事實證明王剛的“實際操作”能力也不差。在拍攝中途,他經常運用自己的古玩知識,給劇情“挑錯兒”。“因為好多在書里描述的東西,現實生活中根本找不著道具,所以劇組就不得不為現有的道具,設計配上新的臺詞。有很多時候,他們都拿錯了玉,我也會指出來。因為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青玉、白玉、墨玉,后來把翡翠也算進去了。軟玉和硬玉有區別……”呵呵,他又開始了。 原來什么都是觸類旁通的,王剛說其實玉器并不是自己的“老本行”,雖然也收藏了幾塊,自己也會因為時令不同,佩帶不同的玉。現實生活中他是比較偏愛瓷器的,所以家里“寶貝”頗豐。 王剛談戲:與《五月槐花香》不同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五月槐花香》,口碑很好,王剛扮演了一位心機狡詐的古董行老板藍一貴。同樣是古玩劇,王剛說趙如圭要比前者的形象更為豐滿。“《五月槐花香》里講古玩,什么都包括,而《玉碎》只說玉,只是玉器店。古玩和玉器在概念上也有區別。《五月槐花香》里只是表現藍一貴的狡詐算計,有跟張國立、張鐵林的形象對比,但趙如圭卻是《玉碎》的絕對主角,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大背景下,表現一個小人物與現實抗爭的始末。很有傳奇性。” 一個是北京琉璃廠,一個是天津玉器行,那么王剛對兩種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何見解呢?他說:“因為在遼金元明清后,北京已經是中國的權力、文化和財富中心了,天津離北京比較近,受了一定影響。而且那個年代天津得洋風在先,所以在道具、服裝上也更時髦。”王剛說這部戲4月底將轉戰天津取景拍攝。 既然是表現天津文化的故事,記者發現王剛說的卻是普通話。至于為什么不講天津話,王剛解釋道:“我和編劇周振天也探討過這個問題,因為天津話聽起來太幽默,這是一部悲劇,全用天津話容易讓人聽著就樂,沖淡悲劇效果。不過也會有天津特色,比如口語中的‘為嘛’‘干嘛啦’,觀眾一聽就知道是天津衛!” 王剛聊人:三兩好友一起練眼力 王剛是傳說中的“收藏大家”,所以聊起生活中的收藏趣事,他也滔滔不絕。他說:“這個幾乎占用了我所有的業余時間,基本上是一有空,我們就去逛逛。我們還有一個順口溜,潘家園兒古玩城高碑店兒呂家營兒。”王剛接著解釋道:“其中潘家園兒是一個練眼力的好地方;在古玩城只要細心,你永遠能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它是全亞洲中國文物最大的集散地;高碑店兒和呂家營兒呢,主要是明清、民國時的一些家具,非常好。” 一說起古玩就收不住,據他透露,在家具方面,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是《五月槐花香》的編劇鄒靜之和作家龔應恬,經常一個電話三個人就相約而往。至于瓷器方面,自己的“密友”則是在古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問到有沒有演藝圈里的名人,王剛說這樣“同進同出”的人還真不多,想了一下,“我經常和趙忠祥先生探討一些這方面的內容,趙先生對玉器、瓷器的研究非一般人能比。” 王剛說人癡迷一種東西是很幸運的,它能讓你忘記無聊和孤獨。“古玩里承載著許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能夠觸類旁通,讓人上癮。往淺了說是一層窗戶紙,往深了說是我們古代文化的凝聚物,是一種民族精神。”(王曉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