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博物館如何應對免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9:04 收藏界
張 丁 眼下,各級國有博物館正在推進免費開放。在中央三部一局聯合文件的督促下,各地紛紛制定免費時間表,一時間,博物館免費成了一種風潮,往日那些嚴肅高雅的藝術殿堂仿佛在一夜之間成了普通百姓大快朵頤的文化盛宴。對此,大聲叫好者有之,挺身質疑者有之,默不作聲者亦有之。我們注意到,在這次自上而下的免費新政中,根本沒有提及私人博物館(官方文件稱之為非國有博物館)。筆者認為,這一政策的出臺,對于私人博物館的生存影響深遠。 從1996年至今,私人博物館在新中國已經走過了12年的歷程。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全國批準設立的私人博物館已經超過400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六分之一,其中以上海、北京最多。而且隨著新一輪收藏熱潮的興起,擬辦私人博物館的機構和個人越來越多。從資金來源看,目前國內私人博物館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藏家個人出資,背后有其他商業利潤作支撐,如路東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館、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徐州圣旨博物館等;二,私營企業出資,如北京晉商博物館、南京長風堂博物館、浙江越國文化博物館等;三,與政府合作,政府出場地,藏家出藏品,如蘇州同里鎮的古代性文化博物館;四,藏家在家里開辟展室,自己籌資運行,這樣的模式最多。 其實,關于私人博物館生存問題的討論,十余年來一直不絕于耳。實踐證明,多數私人博物館的運行困難重重,其中關門歇業者不在少數,主要原因是沒有可持續的資金保證。雖然私人博物館的性質也屬于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但是維持博物館正常開放運營的經費還是必需的,這些經費主要包括場館租金、人員工資、藏品征集整理費用、宣傳費用等,一般中等規模的博物館這幾筆費用加起來并不在少數,工薪階層根本承擔不起。現在能夠維持開館運營的私人博物館多數都有其他產業作支撐,靠博物館自身贏余維持的少之又少。有的是“拆東墻補西墻”,有錢往里賠;有的靠近其他旅游景點,與景點聯票,獲得一部分門票收入;還有的靠售賣紀念品獲得一些收入。 筆者認為,在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的背景下,私人博物館的生存環境將更加艱難。試想,占我國博物館大軍主體地位的國有博物館一旦免費,觀眾就會形成免費進博物館參觀的習慣,如果再讓他花錢進藏品較為單一的私人博物館,除非那些非進不可的專業人士,一般觀眾會望而卻步。既然這樣,私人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應是不言而喻的。 而現實的問題是,多數私人博物館還在收著多少不一的門票,盡管門可羅雀;不少正在招商的私人博物館的規劃藍圖,甚至把門票收入作為自身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如果實行免費政策,缺了這一塊收入,將來怎么維持運營,是否還能引來投資者? 在這種情況下,私人博物館如何應對,出路何在呢? 筆者認為,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是收藏、保護、展示,如果沒有人來看,或者觀者甚少,那就失去了創辦博物館的初衷。所以,博物館首要的任務是吸引觀眾,只要觀眾多了,即使不收門票,也會有其他的收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