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能夠在哪里棲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1:11 東方早報
兩年前一些藝術家離開上海莫干山路的這個故事,和宋莊的訴訟其實有異曲同工之感。藝術市場是一個變量,它讓藝術家必須要逐水草而居,而每過一段時間,他們就得被迫離開這個地方,他們想要停留,卻總也停不下來。 宋莊農民和藝術家之間關于房屋買賣的訴訟,已經引起了全國的關注。這件看似普通的民事訴訟,它的來龍去脈其實也十分簡單———藝術家當初低價購房,而隨著房價升值,農民又要求奪回自己的房屋,正好相關的法規成為農民奪回房屋的依據。 在這個簡單的事件中,見證了中國城鄉二元對立的歷史背景,見證了房地產業土地變黃金的好時光,見證了城市化浪潮下城鄉人口的對流,也見證了文化產業在中國萌芽成長并承載了神話般期待的進程。 他們曾經停留在邊緣 在這個事件中,藝術家毫無疑問是受害者。無論從商業誠信還是傳統道德的批判上,宋莊原住民的出爾反爾都不值得提倡。他們在城鄉二元對立年代所付出的犧牲,現在卻要從藝術家身上找回補償。而藝術家的憤怒在于,若沒有他們的集體進駐,宋莊可能至今還是一個破落的村莊。 這是一個古怪的宿命。藝術家們從城市退入鄉村,原本是為了獲得安寧的創作環境和低廉的生活成本,現在這個早先的庇護所卻要求藝術家們放血獻祭。藝術家和原住民之間沒有天然的對立關系,但是當商業資本這個變量加入進來,這個三方共舞的局,就很有可能變成一場無人得益的零和游戲。 商業資本,它出沒在房地產開發和藝術投資在內的各個領域中。對于宋莊的原住民而言,它的顯性存在就是越來越高的房價,越來越高的工作室租金和越來越多的小生意機會。尤其當將近2000位藝術家(一說為2500多位)蜂擁而至之后,這個北京郊區的村莊提出了“文化造鎮”的口號,一個由15座美術館組成的美術館群已經在實施之中,這種種景象對于宋莊原住民的沖擊力可想而知。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居住的這個地方,已經不再是那個灰頭土臉的北方村落,而是一座未來的文化產業金礦。 商業資本對原住民的這種異化,藝術家其實也并沒能幸免。房價、地價的上漲當然并不在藝術家的主要考慮之內,但對于后來進入宋莊的藝術家來說,宋莊的意義也已經發生了質變。它一開始只是一座普通的村落,房租便宜物價低廉,靠近北京卻有著鄉村式的安寧。后來,宋莊變成了一個江湖。這個江湖以方力鈞、岳敏君等明星藝術家和一些大的藝術商人、收藏家為核心,以籍貫地域、畢業院校、代理畫廊等線索為身份標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和利益共同體。他們閉門修煉,出門社交,在根據藝術市場排定的江湖座次中努力往前擠。這個山頭林立的宋莊,不僅僅是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創作基地,也是中國藝術市場光芒萬丈的鏡像。今天的宋莊,讓我們想起兩三年前上海的莫干山路50號。莫干山路50號的那一片老廠房在規劃中本來即將被拆除,因為一批藝術家的進駐,這個區域成為上海的一個文化地標。一群藝術家通過在媒體呼吁、社會考察、出版圖書等方式,竭盡全力想要保全這個上海的“塞納河左岸”、上海的“紐約蘇荷藝術區”。于是,莫干山路50號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它不僅沒有被拆除,反而被當作一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經營起來。最后的結果令人意外,藝術家們被告知這個地方的工作室供不應求,它們的租金將要大幅上漲。一些藝術家不得不沮喪地離開了莫干山路。莫干山路的這個故事,和宋莊的訴訟其實有異曲同工之感。它們都折射了藝術家在文化產業迷局中的某種尷尬。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